为什么我赞成改掉古音
几日前,传言教育部要更改一些古诗中的读音,结果遭到了广大网友的疯狂吐槽。
吐槽理由大致有这么几种:破坏传统,教坏下一代,丧失韵味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53054/3a5345c9a7d07698.jpg)
当然,教育部似乎已经发言说此提案未通过审核,总算是平息了这场风波。
风波,风波,那自然是无风不起浪,既然有人提,那么按照存在即合理的说法,也应当有提案背后的深意。
所以我这一篇,就是想谈一谈我的理解,但是,对于这个提案本身,我不持有任何意见,我只是纯粹思考它有哪些价值。
01 简化
事实上,倘若破坏汉字的形态说破坏传统,那么我们已经破坏过很多次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53054/6ded99a7e9015044.jpg)
比如近代的白话文运动、繁体字改为简化字等等,这些改变行为的结果就是简化。
那么简化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是为了普及大众。
过去因为字音字形复杂,文言文更加难懂,所以普通大众无法理解当时革命者想要传达的信息,自然也就无法自下而上动员起群众。
这一次简化,让当年的革命成功与人民百姓联系到了一起,也让普通百姓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积极变法革命”等思想。
可以说,这也在侧面将主流精英们垄断的知识,开放给了更多的大众。
而打破这种知识垄断的,就是简化。
02 世界
汉字作为在这个地球上留存最久的语音之一,它的字音字形已经经过了许久的变化。
但不管怎样,它始终是世界语言的一部分,而语言承担的功能就是一点:沟通。
一门语言促进沟通的效率越高,也就越容易被使用。
比如英语就是由26个字母构成,它的语法也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它成为世界通用语言除了英美国家实力强大外,英语本身简单明了的特性也不容忽略。
反观汉字,在世界语言中,算是极难的,形声字多音字等连许多国人也没弄懂,所以我国在对外普及汉字方面,一直走的很艰难。
03 隔离
前面说过简化带来的知识普及,但是这种普及其实也带来了一种隔离。
也就是懂文言文的人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稀有。
![](https://img.haomeiwen.com/i16553054/73050b12ddacd44f.jpg)
换言之,简化之后,懂得过去字形字音的人的价值,随着稀有而与日俱增。
其实,作为现代人,古诗词的应用场景并不算多,一个字的音和形也真的只有稀有的专家能说的头头是道。
大多数人只是因为我们学的那一套教材,所以认定了这个字就是这么读,这个字不能那样读。
对小孩子来说,这个字读什么或许根本不重要,古诗是一种情操,是一种感受,也没什么过于计较的。
04 总结
其实,有一天,我们所熟悉的一切都会失去的。
无论是熟悉的知识、熟悉的人、还是熟悉的场景。
君不见地心说取代日心说,量子力学也总有一天被新的理论取代;
君不见王侯将相,都付滚滚时间之流中再难相见;
君不见江山如画,也都变成了钢筋混凝土。
没什么会一直不变的,这次没有变,或许将来,下一代有属于下一代的古诗,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