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谈谈《红楼梦》给我带来的乐趣

2018-07-16  本文已影响115人  cincinfu

我老公教会了我用markdown来写简书,这一篇我试试效果。骨折在家期间生活基本不太能自理,为了不给人添麻烦,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移动,好在我平时是喜欢屯书的假文青一枚,随时随地都能拿起一本看的津津有味,这些“闲书”打发了不少时间。而且我发现身体受限的情况下,脑袋就比较灵活,写作也很高产。这一篇聊聊我从小到大看的最多的一本——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我和我姐从小一起在我奶奶家过假期,每年的电视台好像都会重播87版红楼梦,总是忘不了一开头的那首曲子,从电视剧开始,我可能就入了红楼梦的迷了,吸引人的地方实在太多。我略述一二。

续书的错误

红楼梦只有前80回是曹雪芹写的,后面的结尾根本不是他的原著,但是脂砚斋是看过的,她也是曹雪芹生活中真实参与过的人。一看到脂评版的红楼梦我就放不下了,在脂砚斋的点评里透露出很多结局的细节,其实都和高鹗续的不一样。

第五回关于香菱的判词,“自从两地生枯木,致使香魂归故乡”,脂砚斋披著出“拆字”。

拆字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两地生枯木就是一个木字边,两个土字,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字,意思就是自从薛蟠又娶了夏金桂,就致使香菱被折磨死了,和后书中提到的香菱后来被薛宝钗要走的结局很不一样。

判词的神秘

红楼梦是一部在故事开头不久就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结局的小说,因为后四十回缺失,所以在看的过程中更要捕捉出细节。但是到现在为止,红学家们对于一些问题也没有定论。正式因为没有固定答案,所以这些问题才非常吸引人联想。还是就写一个例子。

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是贾家送去宫里当女官的女儿,后来在才选凤藻宫的一回中提及被升为贤德妃,通行本中她后来是病死的,她死后贾家就逐渐败落了。但是她的故事真的有那么单纯吗?如果这样,那和险恶的判词产别也太大了吧。二十年来又代表什么呢。一些红学家的看法我还是比较认可的,要进一步探究的话还有看她的判词后面的曲子。

红楼曲子第四支,《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遥。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不管怎么看,都不像是自然病死的,那到底是什么情况呢,红学家从很多蛛丝马迹给出分析、说明她是在某种情势逼迫之下失宠,而后被迫赐死:

类似的疑点在整部红楼梦的判词中还有很多,比如:

当个侦探小说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吧。

生活美学

红楼梦中有太多生活方面的描写太引人入胜了,涵盖了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细致的令人发指。单看哪个都能写出个论文。

曹雪芹家世代任“江宁织造”一职,对服装的布料、纹理、花色、款式如数家珍,当然也包括饰品,方才能写出有如亲眼目睹的效果。

食就更不用说了,推荐一本中信出版社的《红楼飨宴》,看了简直觉得我们现代的饮食文化都快退化了。据研究者统计,《红楼梦》里的食品多达186种。

住的话首推大观园的描写,梁思成规定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必须要读《红楼梦》,要看看大观园是怎么盖的。

除此之外,红楼梦里面的戏曲、诗词、绘画,无一不是可以拿出来仔细了解研究的瑰宝,其实全部都大有出处。如果这些都没兴趣,看看当年大户人家的各种规矩,文化,做派等等,也是很有意思的。

人生感悟

红楼梦里的贾家从有权有势、一呼百应到最后树倒猢狲散,整篇从头到尾都想诉说给你一个真相,是个什么真相呢,那便是世间万物,没有什么会一直是好的,好事好到顶峰往往就会往下坡走,盛极必衰,貌似就像是天道轮回,哪里能求来真正的圆满。我们不着寸缕来到世上,最终都是带不走任何东西,不论是富贵、贫贱,没有人能逃得脱这个宿命。

那这是否就意味着人生是一片消极了呢?其实也不然,我觉得曹公更多的是想表达人生的不确定性,在低谷时不要丧失信心,在人生得意之时也不要太过妄行。

总结

推荐几套书可以给大家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