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之中的春秋历史34:狼子野心——楚庄王的掣肘之患
楚庄王之所以非要隐忍三年再“一鸣惊人”倒不是因为他喜欢扮猪吃虎,而是他即位时楚国的大权已经被国内的大贵族们架空的差不多了,尤其是若敖氏。若敖氏,芈姓,楚国国君若敖的后代,分为斗氏、成氏两支,若敖氏在楚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楚武王至楚穆王五任国君时期,有史记载的十一位令尹,若敖氏家族就出了八个,这一代代下来早都成了尾大不掉之势,从楚成王中期到楚庄王即位初期楚国的令尹名单是:斗榖(gǔ)於(wū)菟(tú)(子文)、成得臣(子玉)、蒍吕臣、斗勃(子上)、成大心(成得臣之子)、成嘉(子孔,成大心之弟)、斗般(子扬)、斗越椒,在长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只有一个蒍吕臣不是出身于若敖氏,而且只当了一年多令尹就被斗氏、成氏排挤了下去。更为楚国国君所不能容忍的是,若敖氏家族由于长期世袭令尹一职,后来直接发展到了前任令尹有权指定其继承人的地步,到楚庄王时期若敖氏的权势已经膨胀到了足以威胁楚国国君地位的程度了。
若敖氏在控制楚国政坛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控制军队,他们两家都有大量招募私兵,若敖氏最精锐的军队被称为“若敖六卒”,这些精锐完全由若敖氏控制丝毫不听楚国国君的命令。城濮之战时成得臣所率领的中军主力就是“若敖六卒”,在左右两翼都已经崩溃的情况下中军还在晋军的三面夹击下完整的撤了出来,可见其战斗力之强悍。
楚国国君对于若敖氏不是没有警惕,楚成王杀成得臣、斗勃,扶持蒍吕臣分若敖氏的权力,这背后都有打压若敖氏的意图。楚庄王即位后也有意打压若敖氏,他的做法是扶持蒍( wěi )氏、潘氏、屈氏(屈原的家族)等新兴贵族,比如蒍氏的蒍贾(gǔ),这是一个从小就被称为神童的人,当初斗榖於菟(这个名字太难记了,还是叫子文好了)把令尹之位交给成得臣的时候,还是个孩子的蒍贾就说道:“成得臣这个人刚愎自用,不适合当令尹。”又说:“以成得臣的能力,不足以指挥超过六百辆兵车的大战。”(常凯申:这话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就因为这些话成得臣恨透了蒍贾,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才不顾一切的要跟晋国决战(可惜他选错了对手)。虽然成得臣视蒍贾为眼中钉,但是蒍贾却是一心为公,成得臣战败后他还劝自己的父亲蒍吕臣去为成得臣求情。楚庄王即位不久,庸国就联合了百濮部落一起进攻楚国,令尹斗般打算迁都来避其锋芒,蒍贾表示反对,并且说出了掷地有声的话:
《左传·文公十六年》 :蒍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 。
大意是我们能去的地方敌人也能去,那迁都还有什么意义呢?后来这句话还变成了电视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的一句台词:寇能往,我亦能往。
蒍贾是坚定的进攻主义者,在他的坚持下楚庄王领军亲征,联合秦国、巴国一起灭掉了庸国,解决了这次危机,蒍贾也因此受到了楚庄王的重用。由于蒍贾的父亲蒍吕臣被若敖氏挤下了令尹的位子,所以两家成了政敌,在楚庄王的授意下蒍贾不断的攻讦令尹斗般,最终斗般被杀,他的堂弟斗越椒接任令尹,这是若敖氏的最后一个令尹了。
狼子野心斗越椒斗越椒刚出生时,他的伯父子文就对他的父亲说到:“一定要杀了他!这孩子长得像老虎和熊,哭起来却像豺狼在嚎叫,如果不杀掉的话整个若敖氏都要跟他一起陪葬了。”
《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成语“狼子野心”就出自这里,这是个彻头彻尾的贬义词,几乎所有的野心家都被这个词形容过。
然而子文的这番话根本没有人相信,稗子也不信,毕竟从一个婴儿的哭声和体型就可以断定他将来的性格这种事毫无科学依据,更何况你子文还好意思说这种话吗(子文的名字斗榖於菟意思是被老虎喂乳的人,他出生之后就被遗弃,是被老虎养大的),然而有些事情毕竟是不能用科学来解释的,斗越椒长大后确实成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他的野心也确实葬送了整个若敖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