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教育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

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对抗内心的焦虑

2017-12-10  本文已影响51人  笔尖上起舞

1

身处互联网时代,手机早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打开桌面,至少有几十款APP,任意点开一款,铺天盖地的信息就会瞬间涌入你的眼帘,在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注意力作为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软件背后其实都是对注意力资源的抢夺,如果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则会像“韭菜”一样被无情收割。

那些一览而过的信息,以为看过就会属于你自己,这就造成一种迷幻的感觉,那么努力去吸取知识,去填充大脑,到头来,怎么还是一片空白。越学习、越焦虑,处于精神困境状态。叔本华说过:“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只有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完就能用的知识才有效,如果有用的知识不曾深入脑海,也就不可能有认知升级,更何谈现状改观。

在《深阅读》这本书中,作者将人类的思想比喻成流淌在地层深处的纯水,而我们平日面对各种麻烦,则是河流表层的浊水,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

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斋藤孝,是日本明治大学的教授,也是一位教育学者。关于读书,他有着独到的个人见解,在《深阅读》中,作者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读书的本质意义,提出了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和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书中有作者多年的读书经验总结,其他著作还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2

在信息无限爆炸、平均注意力只能集中八秒的碎片化时代,生活看起来每天都是无比充实的,每一个时刻,都不用担心在无聊中度日,海量的信息无时不刻在填充着你的生命,让你看到与这个世界有多么强的关联。而在充实过后,又感觉几年如一日,生活不起波澜变化,增加的却只有年岁,滋生出更深的焦虑感在体内蔓延。

在某个时刻,你突然觉醒,决定打破这个怪圈,让自己的生命呈现另一种可能性。告诉自己,迷失,是暂时的,虚幻,是暂时的,生活,是真实的,不变强就没办法生存,而选择与智者为伍,无疑是聪明的。

筑波大学名誉教授村上和雄在《启动的活法》中指出,人类的基因有99.5%是完全相同的,而个体能力的参差不齐,是由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决定的。接触一流人物,就是启动基因的一种手段。

斋藤孝格外佩服这种思想,将之介绍给学生,鼓励他们按此实践。他在《深阅读》中写道,“每遇见一位先驱伟人的格言警句,就相当于启动一个基因。通过读书经常接触伟人,也会刺激“干劲”等姿态和意志,有助于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样的状态若能长久维持,就会形成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全在于自己想把心态维持在什么样的水平上了。”

笛卡尔说过:“阅读好书,就像跟过去最优秀的人物对话一样。”虽然我们真正能够接触一流人物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一流人物的书,任何人随时都能阅读,而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更可以成为“超一流”。通过亲近这些伟大的人物,就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启动自身的基因。

正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读书不仅能让你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还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你精神上的负面能量,使你内心淤积的压力得以减轻,从而保持心情舒畅。

3

读书的种种好处自不多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或多或少存在一点阅读障碍,我们都知道阅读经典著作的好处,不仅能让自己在经典中汲取智慧,还能提升认知力,让人生变得更丰富充实。但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放弃了。

在《深阅读》中,作者提到了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同样一本书,因为阅读习惯的不同,收获的效果也就有了差别。

建议“自问自思”。首先弄清楚作者是以怎样的问题意识来写这本书,明白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对话如何展开,也能预想到接下来会出现怎样的提问,甚至自己也能养成边提问边思考的习惯。

不是“自问自答”,而是“自问自思”。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

除了用眼睛阅读之外,还可以用耳朵聆听,听到的话很容易在大脑里形成影像,所以精神也就格外集中。有声朗读作为一种训练,会让语言沁入身体。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这样的方法都有效。

光有书架就能变聪明。

书架如同自己的记忆装置,光是目光略过书脊,就能回忆起书中内容、相关话题或是阅读时的自己。按照作者的标准,只摆着几本书的彩色箱子是不能称之为“书架”的。

所谓'有书"的生活,不能少于三百册藏书,可能的话,应该达到千册才对。

“一天一本”——最简单的读书方法。

按照作者的读书节奏,基本上是一晚上读一本多。这个速度是相当快的,但并非是走马观花。当遇到完全不明白的部分,完全可以跳过去,先读能理解的部分,回头再看难懂的部分,这样大概就知道所讲内容了。阅读不限时间地点,无论坐车还是泡澡,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

关键在于,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读书的习惯。如果一整一天什么都不读,就相当于偷懒不参加智慧训练,大脑会变得迟钝,更严重的甚至会退化。

“输出”使书成为自身血肉。

作者告诉我们,想让输出阅读变得更有效,需要满足两个要点,第一,讲述时,不要采取俯瞰全局的角度,应该以自己的感性、体验为主体。比如自己对这本书的哪些地方感兴趣,对哪部分内容印象深刻。第二,在说明时尽量引用书的部分内容。

记住这一点,读后的记忆和印象会更容易唤醒,也就是成为阅读的“证据”。

作者在《深阅读》这本书中,除了以上提到的持续阅读的五个习惯,还提到了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方法,包括“安定剂阅读“兴奋剂阅读”“吐槽阅读”“标签阅读”“据点阅读”“快速阅读”等,从中,你总会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从而体验到读书带来的乐趣。

4

每当在生活中感到焦虑或者恐慌的时候,常常祈祷能遇见一位指点迷津的智者,受其点化指引,或许这样内心的空白能得到些许填补。然而在现实中,这样的智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更多的是自己够不到,只能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摸索着前行。回头看来,在人生的某个关键时刻,假如能够遇到一个明白人,那么,坎坷的道路是否会变成坦途,但人生没有如果,相比较而言,遇见一本好书的概率却是任何人都能体验到的。

无论生活中你是一帆风顺,还是遭遇挫折,如果选择与书为友,跟书保持良好关系,那么,无论在这个世界上遭遇何种不幸,无论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多少艰辛,你还是一个幸运儿。因为浊水底下潜藏着清流,你只有具备“深潜力”,终究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