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人格应该怎么自愈?

2020-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穆先生4526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这句话用来形容不安全依恋的个体,我觉得蛮合适的。

特别是回避型依恋由于自身内在特质的原因,总是尝试利用自己的认知理解去处理情绪感受上的问题。通常的情况下,只会出现两方面的结果:1.认知上难免有“幻想被伤害”的路径依赖。无论是现实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自己遇到了怎样的障碍,在认知路径依赖中,最终都被解读为自己“被对方伤害”;2.情绪感受上,会始终呈现出心智资源分配较少的状态,回避难免会不知不觉地忽视自身的情绪感受。当然,追究起来这种心智资源枯竭的状态,本质上还是由于抑制筛选的作用。

在这种状况之下,回避依恋难免给自己和伴侣,造成了许多原本不必要的麻烦。所以,现实中,我们虽然看到的是从表面上看起来,是回避的伴侣一直在吐槽回避,但是我仍然相信回避自身的内在压力和痛苦,也是比较大的。只是回避个性使然,也许并愿意说,也许说了身边人也未必懂。

回避依恋应该怎么自愈?这个话题有点大,而且没有什么具体的背景信息的支撑。但是我还可以提供几个思考方向,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1.对于回避自身来说,自己对回避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众所周知,回避特质的原因,很容易形成一种封闭状态下的自我认知,亦或者是一种脱离了外部现实完整的自我逻辑链条。如果回避能够看破自己的认知封闭和逻辑链条的局限性,自己就有了一种冷静对待自身回避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之下,一旦抑制失效,波动启动,回避对于自己的认知理解就有了一种隔离态度。如果回避自己陷入自己的封闭认知和逻辑链条之中,而无法自我看透,自己会像是一件丢在洗衣机中的衣服一样,随波逐流。这种情况下,回避如果抑制失效,波动启动,自己对自己的认知理解就会有一种依附的态度。

回避对自己的回避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了回避有没有自愈的原点。

2.对于回避自身来说,在回避特质下,自我依赖是否会失效?

这一个因素,和回避自身的生活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这个生活成长经历,不仅包括学习工作的范畴,还包括亲密关系的情感范畴。回避对于自我依赖的执迷,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生活成长经历还不丰富的情况下,这种自我依赖的确是能够帮助回避达到一定程度的自我实现的。但是,如果回避有一定的经历经验之后,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过度地自我依赖,反而会限制个体的自我发展。通常情况下,这个问题的暴露,最初呈现的信息就是自我依赖失效。

如果回避一直在自我依赖中收益,自己就会固化回避,固化认知的路径依赖。因为我的结果是对的,所以我的过程是对的。这种状态下,回避个体从自身的回避中一直收益,自己就没有打破固有经验的动机。只有当回避发现了自我依恋不足以解决现实中的复杂的问题,甚至自己由于自我依赖而遭受严重的损失,回避才有了打破固有经验的动机。这一点是为回避自愈提供动力支持的。当然,现实中这种动力往往是由痛苦转化和升华过来的。

3.回避是不是有机会发现新的认知理解的路径,去覆盖原有封闭的认知理解路径?

通常情况下,回避特质的长期建立的过程,是出于一种回避自身和周围环境都无感知的状态的。即回避自身和周围环境,都没有一种觉察和洞见的能力,去观察到回避形成和稳固的过程。唯有等到回避特质已经相当稳固的时候,回避自身和环境,才会突然意识到“原来默默无闻的个体,可能存在一定的自我内在障碍”(我相信,即便现在很多人对这一点也没有足够重视)。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即便回避个体有了自我改变的原点和动力,怎么该?对于回避来说,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切方向性的指引,有其自身的宏观意义,但是没有细节性的具体的认知重建和升级的提示,对于回避来说仍然是盲人摸象,无从下手。这一全新的认知理解路径的发现,塑造,强化、稳定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如果有可能,身边有一个帮助和指导的伙伴,改变会变得具体而高效。

4.回避对自愈的目标设定,本身有没有一个清晰理智的认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有这个俗语,就充分说明了性格一旦形成,其自我存续的力量有多么强大。特别是回避特质,我们可以把关注的重点聚焦于回避的认知理解功能中,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回避特质一旦形成,其会通过性格秉性这个载体,不同程度地入侵到个体的情绪感受,以及在我看来很重要的内在自我框架的心智资源分配的机制中去。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去改造我们的知识水平,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认知理解能力。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情绪感受、内在心智资源的分配机制,这两点,怎么改?或者如何能有效率地改造?我举个例子,可能不恰当,大家类比一下。一个人在跑步的时候,心脏会分配多少供血到肺部,会分配多少供血到四肢?这个分配的过程和比例,跑步者能够干预么?如果能,能干预多少呢?

回过头来看,情绪感受、内在心智资源的分配,回避个体即便选择了自我突破和提高,这两个范畴的固有路径的依赖,即便从中长期的角度看,也是极具挑战性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发展和进步给个体带来的好处就是,个体比之前有了更多地选择自我生活方式的机会。我觉得,回避有必要在设定自愈的目标时,就参考了自我未来的生活方式,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环境之间的比重。有了自己想要的具体生活方式,之后再根据这个选择去有意识地完成自我突破的方向和方式,就会轻松和容易得多。因为,很多实践操作中的无法进行,究其根源则是在设定目标时,就设置了彼此冲突的目标。

无论如何,自我成长总是令人钦佩的,祝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