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hio's每月书单201803
这个月一共看了13本书,足以说明自己有多“闲”。除了快速翻阅了2本心理学教材之外也收获了不少其他的知识。值得庆祝的是最近终于把躺在书柜上好几年的《程序员的数学》给看完了,启发颇多,并且对数学重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趣的数学书还真是能够勾起与游戏一样的兴致。《一份不适合女人的工作》让我又收获到了一位英式推理的大家,细腻堪比纯文学的风格俘获了我的心。《无处不在的人格》、《小心,无良是一种病》、《行为心理学》和《影响力》让我对心理学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加深,都是十分有趣的课外读物。其他的几本书虽然没有获得太多的启发,但也有可读之处。
一份不适合女人的工作
一份不适合女人的工作读这本小说时的感受是像在看纯文学作品,特别喜欢这种文风细腻的作者,从她的文字里可以观摩到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种种印记,这种具有时代感的叙述渗透入了剧情中,非常流畅。或许有的人会觉得这样的描写非常啰嗦,但是如果没有对景对物的刻画,又怎能读透角色的内心,怎样去感受作为背景的整个文化氛围呢,我想这正是文学作品中很美的地方。不出所料的是本书的作者果然是位女作家,难怪对于人物的刻画和景物的描写有这么细腻的文笔,这是在男性推理作家中十分少见的味道,从文风识作者也别有一番看书的风味。没有预想到的是,这位作家甚至被很多人赞为超越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第一夫人,又能收获到这么一位不错的推理女作家,真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受。
小心,无良是一种病
小心,无良是一种病剖析反社会型人格的一本心理学读物,着重讲到的并不是推理悬疑片里动辄就连环杀人或者有着变态嗜好的极端的反社会型人格患者,而是就存在于普通人中间,被动攻击性较强的反社会人格。其实按照这里面的描述,作者所谈到的被动反社会型人格就是同类书中所提到的被动攻击型人格,由此可见其实心理学界并不存在特别精确的、被各国学者广泛认同人格障碍诊断分类。这本书与《无处不在的人格》在架构上较类似,就像是抽出其一种人格类型放大来叙述了。总体来说加强了对这一种人格的深入的了解。
心理测量与评估
心理测量与评估这本书系统得梳理了各种测量与评估的手段和途径,对于各个研究领域分化出来的测验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满满干货,实在是非常有必要了解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一开始以为心理测量主要是测验之类的简单测量工具,却没想到测量这里头有着非常多非常讲究的具体手段,比如核查表这种之前都未曾听说过的测评方式;并且书中对各种方式的适用场景、效度和信度都做了详细的解说,增长了不少见识,得以对测验这种被中国大众都误解了的心理测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实各种测量工具是具有非常大的科学价值的,都是经过了反复的测试和反馈修改才有了可以投入实用的量表,对这一方面有了个比较系统和清晰的了解。看这本书另一个最大的感受就是国外的学者果然非常注重职业道德这方面的原则,对于科学工具的保护非常重视,这是在中国目前非常欠缺的思维。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这本书的编排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对教育方面没有多少兴趣,但作为课程的选修课之一还是拿来快速翻阅了一遍。没想到其中对几种学习技能的分类解说让我非常感兴趣。以前总是与很多人一样,认为好书的一个挑选原则是作者署名之后是编还是著的问题,但在一次阅读课上得到的意外启发是编著的书籍也有它特别的优势,那就是它是作者对一个主题的各家论点做了系统的总结的成果。这为我们四处去搜索同一主题的书籍或读物省去了大把时间,并且可以通过前人短短的几段小结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主题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之后再去深入到其中一种观点的话,就能做到从总体把握,不带偏见,甚至可以辩证看待其内容。这本书就对学习技能的分类做了一个比较好的提炼,所得的收获颠覆了以往对于学习这一过程的简单认知,原来学习也有那么多讲究,怪不得没有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学习方法。虽然这书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在学校的学习任务做一个指导,但对于平时就爱自己学习的人来说,更加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去有效地进行各种不同性质的学习活动。
眨眼之间
眨眼之间其实这本书也没有一开始料想的那么具有颠覆性,作者解说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总觉得看完这书,还是没有得到他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没有感受到此观点的完整性。抛出了瞬间决断比之深思熟虑在很多场合更准确的立题之后,只是摘取了很多例子来作为支撑,但这种能力究竟是怎么产生的,我对这个答案有更多的兴趣。这种感觉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但却不知道其所以然,毫无疑问的是,这里的说法也只是针对某一些事情上对我们提高决策效率有帮助,如果要讲出道理的话,并不比灵修类书籍“追随着你的内心深处行动”这种说法更能使人信服。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看看别人都是怎样画思维导图的。虽然学习到了思维导图这种总结思维的利器,但是至今也未曾很好得画出一幅真的能反映出什么的图出来,因为不太懂得好的思维导图应该长什么样。在解决问题的路径中有这么一种分类法,即起点-方法-终点,像画思维导图就属于有了起点和方法,但没有一个明确终点的问题。甚至听各方能画出好图的人所说都是会反复对一幅图进行多次修改最终才能成型。光一想就觉得不是一件轻松的活,不过思维的过程本来也是要经历各种反复才能形成自己比较完整的见地吧,这样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种反复修正的过程又有其必然性。看了这本书后也没有立即就得出怎样画的方法,不过在对于什么是好的思维导图这个评判标准上,有了与先前比之更开放的看法,因为大家所画的思维导图并没有特别一致的准则,只要能够下笔去画,能够得到整理好自己思维的图,这就是非常好的成果。
影响力
影响力比起影响力2来说真是觉得这本书棒多了,其2真是有种借势造势的感觉。这本书是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影响力是怎么一回事的,有深度的是其对社会心理层面上一些社交原则的深刻剖析和解读,其实并不是人们太傻太容易被诱惑,而是在社会里生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瞬间决断力的帮助想必我们早就要被自己折磨死了(这里也正说明了瞬间决断力有时会引起不可忽视的结果)。这里讲到的6种社交原则放之任何一种文化里皆有其反映,实在是佩服作者能提炼出跨越文化的深邃洞见。若是看了这本书,一定会理解人们那些甚至有些可笑的不理性的消费行为的深层缘由。与《决策与判断》一书相互辉映,如果要了解人们的消费行为或改善自己不理性的消费行为看这两本书足矣!
行为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很有意思的是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经常发笑,大概是因为华生此人对于精神分析学说深切的痛恶造成的,每每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便会蔑视一下弗洛伊德,让我觉得虽然他对于自己的行为学说有着过于极端的自信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固执的可爱。但毫无疑问的是他的用心是非常积极且意义深重的,对于推动整个心理学朝着科学领域的迈进有着非同寻常的贡献。在看了这本书之后也才发现如果缺失了严谨性,心理学是不可能有更长足的发展,所以华生的自信也确实有其资本。看完本书也对于行为心理学派的一些理论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但是对于此书有些颇为疑惑的地方,不知是否与所看版本有关,总觉得翻译的语境总是让人摸不清头绪,到底是华生亲自所写还是在后人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
不会笑的数学家
不会笑的数学家很奇妙的一本小说,感觉与黑死馆的风格有些相似。除了最后的密室手段值得说出一声“啊,原来如此”之外,其他的部分总觉得有点四不像。第一个要吐槽的部分就是人物刻画,总觉得作者对于主角人物的揣摩是很奇怪的,主角的性格中处处是让人觉得有些矛盾的特点,时常感觉明明是想把他写成这种性格特点,但接着他又做出远远并非那样的人的行为,有些地方的描述也不知道是何用意,感受不出来特意作那样描写对人物的塑造有什么意义。其次是这本书里蕴含的作者的哲学观点,通过老教授这个人物(当然已经分不清到底是谁了)表达出的是非常异于常人的哲学世界观,乍一看是一类非常鲜明奇特的思维,如果是在一位远离尘世、清修之隐居者所表达出来的话那是极其容易让人信服的,但表达出这观点的人物由何而生这种观点,以及这种观点是如何渗透直至颠覆他之前的哲学观这一过程或说缘由描写的让人很难接受,没有能从人物的心理历程里感受到这种转变的合理性和自然性,所以在这一层面来讲这样的表达是悬在空中的,没有这架在高阁的思想架构出应有的格局。
无处不在的人格
无处不在的人格可读性很强的一本人格障碍分类解说,案例充实,用语浅显幽默,由于各个人格心理学家对于如何进行人格的精细分类的理解都不尽相同,所以暂且不谈论书中所做的类型划分。读这本书,首先觉得它的架构非常宜人,很好得体现出欧洲学者的严谨性,每一章都由一个案例开始,带领读者进入某一种人格类型的精神世界,然后分别对特征行为做了总结、举例(由于国界限制,并不太认识作者列举的经典电影中的代表人物实在是有点可惜,不过非常感谢作者提供了一堆可看的影片XD),然后对如何应对这类人格做出了很多可行的建议。每每看完一种人格介绍,在对照最后的自问表时,都会忐忑不安地数数自己中了几条,这种心情是很奇妙的,如果对人格类型感兴趣,这本书是不错的参考。值得赞扬的是作者坦诚得表示人格障碍治愈的困难,但又拥抱新的治疗方法鼓励患者走上改善自己的希望之路。
程序员的数学
程序员的数学
虽然一直对数学很有兴趣,但是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实在过于深奥神秘,于是只敢远远仰望这高山。这本书不仅重新点燃了我对数学的热情,最重要的是教我领会了一种求知精神,就是勇敢进入未知的领域,学会把看似庞大的复杂问题拆分成独立的小问题具体分析。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跟着作者的节奏一步步得得出难题解答的过程实在是令人酣畅淋漓,每每跟着解开一道题,都非常期待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从来未曾有过这样学习数学的体验。更加契合我的是作者将每个结题思想都转化成了编程模型,将两个学科仅仅结合在一起,既能明白实践方法是怎样从数学思维得来,又能学会如何应用,无疑为更好得学习编程提供了更好的思维支持。十分感谢能有这样的书籍,让人得到化繁为简的力量!
影响力2
影响力2这本书整体感觉一般,从三个社会层面的切入点是挺好的,就是作者的例子随处穿插,让人觉得过于凌乱细碎。这种类型的书看得比较多了有了另一个感慨,为了给自己的理论做实例支撑,各种心理学实验案例的引用真是太过随意。在一本书里作者将某一个实验作为某一理论的证据,在另一本书中另一位作者又将同一实验支持他另一理论,这当然并不是质疑实验与他们各自的理论没有相关性,并且每个人从同一实验结果中领会到的也大有差异,但对于任何一本对读者负责的优秀书籍来说,如果去选择契合自己理论的实例确实是有必要好好琢磨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