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胁胀痛、头重如裹、口苦、大便黏腻,记住它 | 脚上的养生大穴(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健康问也』:右胁胀痛、头重如裹、口苦、大便黏腻,记住它 | 脚上的养生大穴(下)。
提示:公众号内回复本文【关键词】:【足临泣穴】、【穴位】、【中医】获取更多相关专科专家视频。
前面两篇分别介绍了调理肾精、肾阴不足造成的失眠、脱发、头痛等问题的肾经起始穴涌泉穴和调理胃经亢盛造成的嗓子疼、牙疼、鼻子干流鼻血等上火症状的内廷穴,本篇要介绍的这个穴位可能大家也不太熟知,它叫足临泣穴。
在临床上很多人有湿气重的表现,这不只是老年人存在年轻人也有湿气重的表现,中药中有很多清热祛湿的药物,其实针灸也有一些祛湿的大穴,完全可以通过单纯刺激穴位来起到祛湿的效果。从足临泣这个穴位名称来说,所谓泣是一个三点水加一个立,所以它一定是跟水相关的,在临床上把这个穴位称为祛湿的穴,足临泣是一个祛湿大穴。无论是由于脾虚所导致的湿盛还是由于肝胆疏泄失常所导致的肝胆湿热都可以在足临泣上进行刺激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足临泣穴的位置
足临泣穴的位置也很好找,在第四个脚趾和第五个脚趾中间往后捋骨夹缝中凹陷处就是足临泣穴。
现场演示祛湿大穴足临泣怎么找,请观看视频34:00处。
刺激足临泣穴能缓解的症状
足临泣穴是胆经上的一个穴位,但是大家对于胆经可能了解并不是特别多,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弯弯曲曲,胆经始于眼外角在头的外侧经过了眼睛、耳朵周围,然后又经过了头部的侧面沿着脊椎的旁边向下行到了肩前部又弯回去,弯弯曲曲延伸到两侧胸胁,沿着大腿和小腿的外侧面最后循行到了脚趾处。胆经的一个特点是循行所过的部位非常非常多,经过了头面部、胸胁部、下肢和脚,所以它主治的疾病也非常多。如果平时长期过食生冷油腻的东西,就会影响肝胆运化功能导致肝胆经湿热内蕴,从而出现一些肝胆经的疾病表现。一个比较好的判断身体里是否有胆经湿热的方法就是看舌苔。
体内有湿热舌头会有什么表现?
- A、苔黄腻
B、苔白腻C、薄白苔
学会通过舌象大致判断自身身体体质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很基本的技巧。首先看舌苔的厚薄,正常来说舌苔是一层薄薄的苔不会太过于厚,一旦舌质上覆盖了一层很厚的苔尤其是苔特别黏腻,这往往提示身体里是有湿;再看舌苔的颜色,舌苔是黄色的往往就代表有热证是湿热,如果舌苔是白色的往往是偏于寒,白腻苔就是一个寒湿为主的表现。
体内湿热重除了在舌头会表现为舌苔黄腻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表现:
- 1. 右胁肋部胀痛,胆经的循行路线经过胁肋部,多数情况下会以右胁肋部胀痛为主。
- 2. 头痛,跟胃火亢盛那种头痛不太一样,它的一个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头重如裹,就像头上裹了毛巾不清爽的感觉或者像压了一个大石头觉得脑子非常非常难受。
- 3. 口苦,在临床上很多病人会有早上起来嘴里又干又苦的表现。
- 4. 大便黏腻,这也是特别典型的一个表现,大便特别黏,粘马桶。
- 5. 脉弦数,这是一个很专业的中医词汇,意思就是脉又硬又有一定弹性同时还偏快的脉象就叫脉弦数。
如何通过刺激足临泣穴祛湿
刺激足临泣穴也可以借助牙签,足临泣这个穴位范围相对来说要比上一篇介绍的内庭穴范围要大一些,所以可以把七八根或者十根牙签拿皮筋捆成一团儿来增大刺激的范围。刺激足临泣穴就不需要像内廷穴那样抬起来了,可以直接一下一下持续摁压。大多数湿热重的情况也是属于一个实证,因此对于实证就需要稍微用一定力度来进行刺激治疗。湿本身有一个特性就是湿性黏腻,它很难从身体里驱逐出去,因此湿热比较重的话要想达到清热祛湿的效果,建议每天摁压至少10分钟,坚持一个月才能看到一个明显的效果。
现场演示巧用牙签来祛湿,请观看视频34:25处。
最后,回顾一下前面几篇介绍的穴位:如果你经常出现失眠等肾精、肾阴不足的表现,那么不妨通过吴茱萸膏药贴敷来刺激肾经的涌泉穴把肾气补充足了;如果你是吃了点儿辛辣的东西就上火嗓子疼、牙疼、鼻子干流鼻血、口腔溃疡等,不妨试一试刺激胃经上的内廷穴这个泻火的穴位来去去火;如果你舌苔黄腻体内湿热重,不妨用一用本篇介绍的方法刺激一下足临泣穴这个祛湿大穴,每天10分钟坚持一个月就能看到一个明显的效果。
本文相关视频:
https://ysfaq.cn/v/602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