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写作》阅读3-5

2022-07-26  本文已影响0人  长空云淡

第三章 走出写作心理误区

6.误区四:对读者怀有敌意

从构思到送审,害怕受到批评都是学术写作的一大阻碍。在写作的各个阶段,它都会让我们为自己辩护,应对潜在的抨击。与其他不利于学术写作的神话一样,对读者怀有敌意所引发的恐惧会伴随着写作的每一刻。

这种恐惧是没有根据的。确实,学术作品会受到多人的审阅。有些读者可能持批评态度,甚至不屑一顾,恶语相向。这是伤人的。琢磨其他人会怎样评论是很有用的,能让作品更全面,更透彻。但是,“对读者怀有敌意”不止于此。这种恐惧是深刻的,往往是不自知的。我们害怕在别人对自己作品的评论中受到伤害,甚至被毁掉。

对读者怀有敌意可能会成为写作的一大障碍。除非找到娴熟的应对之策,否则它会让我们完全失语。我的一个同事说得好:“要想不受到别人的指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字不写。”

害怕受到抨击的另一个后果是,我们会努力让自己的文章无可指摘(当然了,肯定会失败)。这会鼓励一种最坏的学术写作:故弄玄虚、大言煌煌、干瘪无物。不管是什么领域,规避想象中的敌意读者都会误导、阻碍、损害学术写作。

学术体系的一个特点就是持续不断的审阅。在正常情况下,其他人的批评对作品有益无害。但是,评审过程容不得温情脉脉。它会给人不安全感,这种感觉有时也是真实的。所以,我们需要想办法应对看似冷酷的、随意的评审制度,哪怕它的用意完全是好的,是为了确保学术质量。

当我们害怕读者皆是敌人的时候,作品送审就仿佛是羊人狼群。同事可以将我们的辛勤努力贬得一文不值。评委也可以把我们精心创作的成果骂得狗血淋头。这些都可能真的发生。若是整天想着——并试图避免——别人的残酷批判,谁能写出好作品呢?

读者即敌人的反面,就是读者夸不停。我有一次采访英国文学编辑戴安娜·阿特希尔。她对我说,她大部分的工作就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对接的作家们(包括V.S.奈保尔、简·里斯)“亲爱的,你太棒了”。这让我意识到,哪怕是成名作家也会渴望得到赞赏。

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像《圣诞故事》里的拉尔夫一样,做梦都想着老师在自己那篇讲《红骑士》漫画中超威BB枪的作文上写A++++++。但是,她纠正了他的语法,给了他一个C+,还警告他:“再写成这样,就把你眼珠子射掉。”在害怕蒙羞与幻想赞扬之间,我们需要找到一条实事求是的中间道路。

换句话说,学术写作会带来两种恶魔,而我们都需要学会与之共处。一方面是被别人理解、崇敬的不现实的希望;另一方面是同样不现实的,对受到无情打击的恐惧。下面四条策略会有益于战胜这两种恶魔。

第一,要牢记一点,作品受到负面评价,不代表我们自己也受到了批判。我们需要“去人格化”,因为负面评价是针对作品,而不是我们的。虽然这条界限很难划,但是对做学术却很关键。学术研究是我们选定的技艺。它是我们的工作,而非定义了我们自己。别人在手稿上画大红叉,并不是对作者的直接攻击,只是他们在当下对我们当下的成果的回应。被评判的不是我们,而只是我们的一项学术成果。

第二,换一种思路,把想象中的批评视为一种支持。认真的批评是宝贵的礼物,我们应该希望从未来的读者那里获得有益的指导,而不是害怕苛刻的评论。同事或评审员详尽反馈的背后是(不图回报的)时间投入和关注。他们在帮你做得更好。你固然不可能预测会受到什么样的评论,但写作时不妨怀着获得有益反馈的希冀。所以,把将来的批评看成一种馈赠,会让你的作品更上一层楼,而不会对其有所损害。

第三,通风文档也是一种应对之策。在通风文档里,你大可以安全地探索想象中的敌意读者会说什么,因为最严厉的批评者很可能就是你自己。只要你坦诚面对头脑里的批评者,你就没什么好害怕的了。试一试吧,在通风文档里把最恶毒的读者可能说的话全都写下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然后勇敢地应对(假想的)敌意读者对你说的话。

导师、同事、评宙都不能真正把你毁掉,除非他们触发了你内心对作品最深切的恐惧。让通风文档把你能想象到的最糟糕的事情都表达出来吧,然后尽可能地怀看善意给出回答。通风文档会向你证明:不管你想象中的敌人有多可怕,最终你都会活下来。

第四,找一个友好的、可信赖的真人来替代想象中的敌意读者。读研的时候,这个方法帮了我的忙。当时,一位外校的年轻教授知道我在写作上有困难,于是建议我把论文“写给他看”。这挺有用的,因为他实际上很欣赏我的主题。我的题目是乡村音乐,我最怕的就是论文委员会对我的努力嗤之以鼻。在内心深处,我害怕他们会觉得研究他们心目中“垃圾”的人自己也是垃圾。我把这位亦师亦友的教授想象成一位未来的读者,而且他支持我的研究。这样做帮助我把焦点放在做研究上,而不是害怕受到鄙视或嘲笑;还帮助我规避了破坏性的批判,明白建设性的审阅意见是什么样的;最后,在我终于把论文提交给委员会评审们的时候,我(基本)放下了自己的种种恐惧。

如果对读者怀有敌意所引发的恐惧正在阻碍你的写作,试试上面这四条办法吧。当你设想未来的敌意读者时,要认识到自己在做什么,在通风文档里写下来,然后重新投入工作。

如果不是善意的话,为何不想象未来的读者是有益的呢?真实情况是,不管你写了什么,大概都不会得到A+十十十,但是在很大概率上,也不至于被彻底否定。运用这些支持策略回应自己对批评的恐惧,牢牢记住:不管真实的读者最后会怎么说,你都会活下来的,甚至会因此受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