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互联网教育在行动2018兴成长计划幸福的彩虹花

互联网+教育推动乡村教育质的飞跃

2018-08-17  本文已影响76人  奶蜜盐新父母成长学院孙美霞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进教育信息化变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                          ——习近平

      一、互联网+教育的现状分析: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对变革学习模式影响至深。网络的连接对学校教育提出新要求,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守着枯燥的课本单一的教和学的形式,互联网优质的资源丰富了课堂教学生活,让教育变得更高效、更简单。为了"推进教育公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乡村教育优质化、信息化、简单化发展的需求,加快教育城乡一体化步伐康保县教育局根据国家工信部信管局联合沪江"互+计划"精准扶贫进行“网络扶智 、教育扶贫”工程要求,坚持“扶贫必扶智”,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教育公平。决定于2018年9月开学时,引进互加计划美丽乡村公益课表,一根细细的网线连接起了当地孩子与外面的世界,也连起了积贫积弱的乡村教育与网上优质的教育资源。未来教育的所有变化都将源于互加计划美丽乡村公益大课表。

      二、实施互加计划美丽乡村公益课表规划

      1、教师培训先行。在2018暑期全县121名教师率先参加互加计划暑期网络研修营培训,提升专业成长能力.并通过学习、交流、分享熟悉助教工作内容,了解开设公益课程的流程、如何组织线下线上课堂。对学生课堂上学习成果收集、课后反馈、课堂总结汇报。结合自身学习体验思考,写好分享文章。在如何创新研究等新问题上构思及计划。经过教师专业知识、互联网素养增长,为推进开展美丽乡村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2、宣传层层落实推进。教育局、学校、助教团队、任课老师、班主任利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推进。通过集体培训、实操线上体验、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课程学习,在学习中受益。助教老师按把自己成长学习体会和思考通过分享美篇、简书、微信群扩大实施美丽乡村公益课程课程影响力。各学校助教老师根据教育局关于主教团队统一要求,分别制定自己的开展方案、计划、课堂具体推进措施等,确保开学课程顺利实施。

        3、学校确保实施公益课程的基础硬件到位。在目前学校现有的资源基础上,暑假期间安装开通教室网络,配备直播互动摄像头等网络技术支持。并为迎接互加计划美丽乡村公益课程9月份在康保地区举行全国开学典礼做好一切技术物资准备。

        三、实施课程的具体措施。

        1、推行美丽乡村课程的意义。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不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师生之间的教学活动背缺少交流互动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美丽乡村课程实施,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助教老师与主讲老师互动、线上教师与学生互动方面,有别于过去课堂,一方面,助学教师也有了学习提高自己的机会,教学生在享受优质师资带来的优质课程,自然丰富了视野,能大大提高孩子们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助教老师角色发生了转变,每位助教老师在助学过程中要有深度的思考,在一堂课中需要与主讲教师互补和合作,需要以协同的方式进行,将学科知识完美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更多的知识。另外,学生与先上教师不能及时交流与互动情况下,助学老师可以在线下完成与孩子们的探讨活动。

        2、美丽乡村公益课程设置

兴趣和热情无疑是最好的老师,没有热情和兴趣的课堂,教师教的事倍功半,学生学得得疲惫不堪。引进美丽乡村公益课程将在“双师教学”教学模式下,线上主讲老师和线下助教老师合作组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实现,利用cctalk平台进行实时互动,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成果反馈融为一个整体,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赋课堂以活力、激情和兴趣,让享受优质教育病的公平,简单。各学校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与学校的实际教学需求结合,准备开设彩虹花晨读、快乐手工、快乐书法、夏加儿美术、阳光音乐、科学鱼等课程,课表由各学校教导处统一安排,部分音乐、美术、手工课程也可以推荐到幼儿园大班幼儿开设。

      3、建立优秀的助教团队。不同专业助教老师负责不同课程,针对所负责的公益课程具体开展工作。推选助教老师采取个人自愿报名、教育局、校方指派三种方式结合,最终择优形成助教团队。在学生线下活动时,助教老师责辅导学生,具体点拨,与学生产生,并通过自己课堂思考,与主讲教师形成互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更立体、全面。通过组织课堂、参与直播教学活动、学习成果收集汇报反馈教学成效等,并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区校本特色课程。

        4、形成地方优质课程资源,提升互联网专业教研水平。为了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课程、助力当地教育发展的需要,借助互联网教育优势,积极提升一线教师课堂教学和课程再造的能力。成立由助教老师、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教研团队,制定团队建设计划、制度。确立核心目标,紧紧围绕公益课程设计,根据教学实践,每个学校成员进行分享、质疑、点评,最后形成课程成果推荐到教育局,通过展示评比不断完善学习研究主题及方向最终形成完整典型的案例。借助学习的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研修学习活动,点燃团队智慧,开展互联网教育下的课题研究,形成地方优质特色课程资源,最终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

        通过互加计划美丽乡村公益课程开展,为了贫困地区乡村教育打开了新思路,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名师名家走进乡村小学课堂,走进农村孩子们的世界。互联网+教育将为农村教育发展带来质的飞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