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策略模式
2020-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_muggle
策略(Strategy)模式的定义: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算法,并将每个算法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且算法的变化不会影响使用算法的客户。策略模式属于对象行为模式,它通过对算法进行封装,把使用算法的责任和算法的实现分割开来,并委派给不同的对象对这些算法进行管理。策略模式有以下优点:
- 多重条件语句不易维护,而使用策略模式可以避免使用多重条件语句。
- 策略模式提供了一系列的可供重用的算法族,恰当使用继承可以把算法族的公共代码转移到父类里面,从而避免重复的代码。
- 策略模式可以提供相同行为的不同实现,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或空间要求选择不同的。
- 策略模式提供了对开闭原则的完美支持,可以在不修改原代码的情况下,灵活增加新算法。
- 策略模式把算法的使用放到环境类中,而算法的实现移到具体策略类中,实现了二者的分离。
模式结构
策略模式是准备一组算法,并将这组算法封装到一系列的策略类里面,作为一个抽象策略类的子类。策略模式的重心不是如何实现算法,而是如何组织这些算法,从而让程序结构更加灵活,具有更好的维护性和扩展性,现在我们来分析其基本结构和实现方法。
策略模式的主要角色如下:
- 抽象策略(Strategy)类:定义了一个公共接口,各种不同的算法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个接口,环境角色使用这个接口调用不同的算法,一般使用接口或抽象类实现。
- 具体策略(Concrete Strategy)类:实现了抽象策略定义的接口,提供具体的算法实现。
- 环境(Context)类:持有一个策略类的引用,最终给客户端调用。
源码导读
策略模式的结构很简单,而spring的bean注入特性让我们在spring 框架中使用策略模式很方便,在spring中,对于同一类bean不同的别名是可以注入到一个map中或者list中的,下面的代码演示了如何在spring中方便的使用策略模式
先定义一个抽象父类:
public interface Message {
/**
* 抽象策略
*/
String test(String test);
}
再定义不同的实现类
@Service("testA")
public class TestA implements Message {
@Override
String test(String test) {
return "testA:"+test;
}
}
@Service("testB")
public class TestB implements Message{
@Override
String test(String test) {
return "testB:"+test;
}
}
@Service("testC")
public class TestC implements Message{
@Override
String test(String test) {
return "testC:"+test;
}
}
然后在环境类中使用这些策略
@Service
public class Subject{
@Autowired
Map<String,Message> messageStrategy
public void check(){
Message message= messageStrategy.get("testB")
System.out.print(message.test())
}
}
以上就是一个简单的策略模式,在spring中使用该模式可以减少条件分支的代码量,而且它的扩展性也很好。
点击关注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