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旗镇刀客》|中国最好的西部片,没有之一 。

2016-07-17  本文已影响1067人  独行女汉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大约有十年时间,中国影坛主打“西北风”。那里天地大气悲凉,地方贫瘠干旱,民风厚重淳朴,有酒有肉有故事,既滋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剧,也腾飞着人们的绚丽想象。在众多西部片里,以何平导演的《双旗镇刀客》为最,因为它拍出了西部江湖的质感。

影片情节非常简单。小刀客孩哥按照父亲的遗愿,来到双旗镇迎娶与自己订过娃娃亲的好妹,初次见面,好妹和父亲赵瘸子都看不上孩哥。慢慢地,他们发现孩哥不仅继承了其父的好刀法,而且为人善良、靠得住,于是赵瘸子同意好妹和孩哥成亲。但双旗镇是个是非之地,经常有流氓、刀客出入,“一刀仙”更是人见人怕。孩哥为了保护好妹杀死了一刀仙的兄弟,村里人说三天之内一刀仙必会寻仇,情急之下,孩哥寻找途中遇到的大游侠“沙里飞”来帮忙,两人相约两天之后双旗杆下见。然而,日上三竿,一刀仙来了,沙里飞却爽约,孩哥克服恐惧,杀掉一刀仙,和好妹离开了双旗镇。

法国的骑士、美国的牛仔和中国的侠客,都被本国人民神话过度,成了意淫重灾区。《双旗镇刀客》是反神话的,它的诸多细节让人相信曾经有这么一群人在这里生活过。影片开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七十一年前或者八十一年前,掐指一算,是民国以后,所以电影中大多数村民已经剪掉辫子,出现了各种稀奇古怪的发型,孩哥还留着小辫子。

双旗镇是河西地区一个荒漠里的小堡子。身处乱世,村民们表情普遍麻木但也不乏小奸诈,哪里有热闹,纷纷筒手围观,哪里有麻烦,立刻闭门关窗,躲进屋里,大气都不敢出。相比之下,作恶多端的流氓、刀客则坦荡的多,他们来去潇洒,集匪气、土气、傻气于一脸。

大部分村民穿的棉衣都打补丁,臃肿还不保暖,有的孩子穿着大人的衣服,极不合身。刀客一般身着羊皮袄,裤子绑腿也是羊皮的,这是身份的象征。着装最时髦的要算一刀仙,别的刀客腰带是一根绳子,他腰缠一根皮带,戴着黑色头巾,连刀把都是金子的。

风一吹,或者车马经过,一片黄沙漫天,蹚土乱飞的景象,人们永远是蓬头垢面,嘴唇干裂,身上的泥垢成片,早已经看不出来本色。男人说话简单生硬,一声噤得女人不敢言传。主食是肉,好妹家顿顿都是马肉泡馍,每人一顿能吃一大碗泡馍,啃几斤肉骨头。

我一直相信,细节真实电影才能真实。有些内地西部片人物一个个打扮得都跟美国牛仔似的,精英味儿很浓,不像本地人,倒像是来旅游的。但《双旗镇刀客》的人物造型,服装道具一出来,就是纯正西北风味。

《双旗镇刀客》中总共有三种势力,孩哥好妹一家代表的是好人,一刀仙代表的是坏人,围观群众是丑恶的人,《好人,坏人,恶人》也是美国电影《黄金三镖客》的另外一个译名,但是《双旗镇刀客》的价值观并不同于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它更多的是借鉴了黑泽明的电影《七武士》,《七武士》是武士和山贼大战为民除害的故事,它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比《双旗镇刀客》深刻些,但框架一致,孩哥和武士一样孤独,因为敌人攻击他,群众防备他,用得着的时候被供着,用不着被踩着,这是英雄的宿命。

英雄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而是大难临头,你行你上。除了孩哥,《双旗镇刀客》中没有英雄,孩哥初涉江湖遇到大游侠沙里飞,此人说:“我专门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有钱没,借我点钱……方圆五百里有麻烦,就来干草铺找我沙里飞!”一刀仙要寻仇,孩哥求助沙里飞,他一听说满口答应:“两天后,日上三竿,双旗杆下见。”事实证明,孩哥还是太年轻,沙里飞等到孩哥除掉一刀仙之后才现身,还振振有词地要报酬。一刀仙死了,他那些兄弟立刻跑得无影无踪。义薄云天,江湖道义都是传说,尔虞我诈,唯利是图,贪生怕死才是常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里的打斗场面,没有眼花缭乱的招式,基本上是一刀毙命,这对看惯了飞来飞去武侠片动作片的观众来说是解毒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