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乐地度过一生——来学苏东坡的“快乐大法”
一大早读到了李银河的《如何度过快乐的一生》这篇文章。核心观点就是一句话,人活着不管贫富贵贱,就是活个心情。心情比所有外在的东西都重要,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抑郁症的百万富翁其生活质量可能不如一个村姑高。
![](https://img.haomeiwen.com/i10714503/023745feb7d9c1d7.jpg)
先说题目《如何度过快乐的一生》,“快乐”是作为人生的形容词,似乎“快乐”是人生的底色,我们只需要选择“如何度过”,比如在“开怀大笑”,还是“粲然一笑”,或者“欣然自得”中间做个简单选择而已。就像你点一杯咖啡,默认是甜的,没有酸苦辣,加糖,你只需要选全糖,少糖,还是少少糖。
可谁不知道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且不说佛教的人生八苦:生、老苦、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当今普通人生活压力都很大,尤其是生活在北上广深大城市的人,房价居高不下,工作压力爆表,996已经算是福报,快乐是稀缺品。年轻人已经躺平,买不起房结不了婚更是不生娃了;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忍受着经济上和时间上的双重压力而苦苦挣扎,一边是鸡娃和紧张的亲子关系,一边是陪父母看病和面对老板的白眼;老年人则在面对病痛和医疗资源紧张、养老金不足、子女工作繁忙的困境而愁云惨淡。幸福大抵是相同的,烦恼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各有各的三千烦恼丝。朋友圈、抖音等社交软件又不停放大着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分层,给挣扎生活的人们伤口上不停地撒盐。
快乐已然如此稀少,哪怕偶尔感受快乐都是珍贵的,那如何才能快乐地度过一生呢?岂不是痴人说梦?世间真有什么“快乐大法”?如果有的话,岂不是早就拿出来贩卖了?
其实还真有。
只不过这个“快乐大法”偏偏不能靠别人兜售,只能是自己领悟。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快乐”是一种自足的心境。心境虽然肯定有伴随着一定的客观条件,但客观条件却不是决定心境的决定因素。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同样有半瓶水,乐观的人高兴地说,太好了,还有半瓶呢!悲观的人哭诉道,快没了,只剩下半瓶了。
怎样才能像乐观的人那样,一直保持“快乐”的心境呢?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古今第一“快乐”大神——苏东坡,他真可谓真古今第一快意之人,神人一样的存在,而他宦海起伏跌宕的人生反而成了他快乐诗词的注脚。
苏大神“快乐大法”的第一条是:知足常乐!
面对人生的无常,他告诉我们面对它,接受它,放下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我们一生真正需要的物质远比我们内心放浪追逐的欲望要少的多。
苏大神“快乐大法”的第二条是:及时行乐!
是的,没错。长久以来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艰苦奋斗,先苦后甜,延迟满足,要吃的苦中苦,以至于我们总是绷得太紧,活得太累。可是生活中的小确幸是让人生值得的!苏东坡可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也可以“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我们也应该适当放松匆忙的脚步,看看风景,听听音乐,喝杯咖啡,“诗酒趁年华”,世界缺了谁都照样转。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
苏大神“快乐大法”第三条是:苦中作乐!
野外途中偶遇春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而苏东坡却说“余独不觉”,反而告诉大家“莫听穿林打叶声注,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后来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湖北黄州,一般人面对贬谪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可苏东坡却在黄州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后来又被贬广东惠州,北宋时候的岭南可不是现在的大湾区,那可是未开化之地,瘴气遍布,极有可能就是有去无回的。可苏轼却“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据说因为苏轼的这种“潇洒”,让当权者极为不爽,一纸令下,他被贬谪到更远的海南儋州,这回真是天涯海角了。可提起来这三次贬谪,他反而调侃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你们可以挫折大神的肉体,但永远没有办法打压一个通透快乐的灵魂。
人生不快乐,只是未读苏东坡。
苏东坡教给我们如何与生活和解,如何与自我和解,如何知足常乐,及时行乐,苦中作乐,把人生变成一首快乐的诗。
一起重温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