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FW认证回顾1
上周的17/18号两天,我在上海参加了一场《FMFW让管理者开好研讨会》的授权认证培训。
其实自从2016年放手质量的荣光,转为项目经理之后,就一直对研讨会和引导这两个技术耿耿于怀。
尤其是引导式研讨会,号称项目管理八大会议之一,地位何其重要,但PMP的认证向来是为了满足应试目的,会用不会用?拿到认证后还要各自修行。
我对会议情有独钟,2011年开始,在组织内发起名为《QC小组会议》的会议,联合市场、研发、生产、采购、客服各部门的一二把手,针对发生的产品问题和改善点,进行开放式研讨,在3年半的时间里,大幅度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业界口碑。
引导式研讨会不同于我们之前的会议,他拥有更多较为广泛的应用场景,尤其是面对一些模糊事项,用引导式研讨会更加能够打开思路。
以上是过往的认知,课程中,随着不断地推进,我又有了新的体会,记录如下:
1、引导式研讨会,启发的不仅仅是思路,更是“言路”;
企业内部跨部门利益不同,背景不同,南面有不同的认知和想法,如果不表达,只会产生误会,传统的“一言堂”会议,往往不利于言路打开,通过研讨的方式引导与会者参与讨论,充分表达和碰撞,擦出新的火花,换言之,在研讨会上的讨论才是真正的智商和情商的拼杀。
2、研讨会开得好不好,需要明确分工和目标:
很多时候企业内部开会,有人迟到,有人缺席,有人来了捏手机,也有人抱着笔记本很“用功”,完全不在乎会议在说什么,要讨论的时候也不积极参与。主要是因为与会者在进入会场之前,并不清楚的明确自己来是为了干什么。因此会议组织者的目标传达,目标相关性链接的传达就尤为重要,作为组织方,还要安排服务人员,进行计时,通知等相关事宜,确保会议扣题,顺利进行。
3、方法工具,永远是越熟越好:
很多人觉得方法工具越多越好,在这次课程中,也有老学员问出比较高级的问题,诸如“旋转木马”和“漫步画廊”的异同,“世界咖啡”"团队共创"和“焦点小组”的应用区别在哪里?消除会议中“麦霸”“不吱声”的方法有哪些?林老师都一一化解。
两天的学习,第一天结束的时候就让我神圣感到相见恨晚。立马到当当买了一本林老师的书,第二天合影留念。
回到南京后,将第一天内容梳理了一遍,约了杭州和宁波的项目经理,做两场分享。
用输出倒逼输入。我知道刚学的内容还没完全吸收,那就让更加饥渴的学员和企业来推我一把吧~
感谢上次提出让我添加图片建议的小伙伴,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