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哲思想法

勿让善终成为奢侈品

2020-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听潮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      化凤春天

作者:谢永红

近日,一则消息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

5月2日,江苏省溧阳别桥镇的一位83岁的老妇,在自己的家中,被保姆闷死。

老人是糖尿病患者,行动不便。保姆姓虞,是同一个镇的人,67岁,女性。保姆是毛遂自荐来的,刚刚侍候老人8天。

事前,保姆照顾老人非常细心,赢得了雇主全家的信任。老人死后,主人家开始并没有怀疑,保姆还指导家人为老人洗身子,换寿衣。

由于当天饭量很正常,所以突然的死亡引起了老人女婿的怀疑。

家属查看家中监控后发现老人是被保姆闷死的,当即报警。监控显示,在卧室里,保姆使用毛巾捂住卧床老人的面部,随后坐在老人胸口,其间老人有挣扎。

现在,保姆已被刑事拘留,检察院已经介入取证。

这件事,让千万人心痛。在谴责保姆的同时,我们更多地开始思考老人问题。

人老了,怎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从报道的情况来看,老人的儿女表现还是不错的。请人来服侍,还不时到病床前探视。得知曾经有保姆打过老人,还安装监控,以考察保姆的表现。

可是,老人仍然没有得到善终。

这保姆,为什么痛下杀手,现在不得而知。但是,被害者是老人,而且是接近人生终点的患病老人,这是确定的。

老人没有被善待,反而被残杀,这是人世的悲哀。

或许,将来出钱请人照顾自己度过日落西山的最后一段时间,会成为常态。

不缺钱,不缺房,不缺衣食,唯独缺子女的侍奉。奔忙一生,最后发现,善终可能成了最昂贵的奢侈品。

给老人打打电话,偶尔回来看看,似乎天经地义;传统的孝子在榻前,父母在不远游,早已成了神话。

当我们拼命地追赶钱权名利,才发现,我们最后都可能会成为日暮途穷的孤家寡人。

为了父母笑着走完人生而舍弃一些东西,太难太难。当自己也垂垂老矣,回看子女面临同样的窘境,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

犯罪造成的悲剧有,儿女不孝带来的,也让人不寒而栗。

前几天,我们看到的消息说,陕西榆林靖边县一位58岁的男子马某,将79岁的母亲活埋。

马某的妻子报的警。

马某说,母亲由于生活难以自理,大小便经常失禁,弄得家里臭烘烘的。其实,马某的母亲并非瘫痪,正常人是5级肌力,她是4级肌力,瘫痪者是0级肌力。

然而,马某却用人力车将母亲拉到离家三四公里的靖边县万亩林,见四处无人后,就找了一个废弃墓坑将母亲推进去用土埋了。

妻子发现问题报警后,5月5日11时许,民警终于找到马某,经过多番询问,马某才交代。

民警立即对他说的墓坑进行挖掘,听见墓穴里传来隐约的呼救声;老人救出,仍有生命体征,立即被送往医院救治。

老人被活埋的墓坑,距离地面约有两米深,十余名民警用铁锹挖了一个多小时才将其救出。此时距离老人被拉出家里活埋,已经近三天了。

这是丧尽天良的儿子。不管怎么说,即使是母亲影响了自己的前程和生活,也不该如此。

谁不老呢?当你在活埋母亲的时候,就没有想到,将来也可能有晚辈来活埋自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人心,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都说人类越来越聪明,可是古时候好像还没有这样的事情啊。难道是我孤陋寡闻吗?

在追求物质快感的路上,现代人真的是脚步如飞。可是,我们的孝文化建设跟上了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孝文化啊,年轻的时候似乎无所谓,老了的时候,谁不需要呢?

难道这只是两个偶然的例子吗?

可以说,是极端的例子,极少的例子。但是,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多少留守老人,我们不能不为老人的境遇而忧心忡忡。

老人死在家里,无人知晓,这样的故事,早已不是新闻。

儿女在外,几年回家才几次,听起来很普遍。

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生活吗?

今天,我们还年轻;明天,我们就盼着年轻一代来关心自己。

如果,善终逐渐成为奢侈品,那么,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法承受之重。

所以,更多地陪伴父母吧。如果可以牺牲一点眼前利益,给父母更频繁地打个电话,常回家看看。

让我们一起来培育关爱临终老人的生态气候。

当温情的森林遍布原野,回归自然的,不仅是父母,也是将来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