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转身就走,头都不回,我才开始想要掏心掏肺来对你
我永远那么热切的目光看着他。
希望他突然转过身来看到的是我深情的凝视。
但是,他却径直地走了。
甚至连停顿一下都没有。
留下我一个人怅然若失。
1
这其实不是我第一次送孩子上学了。
但是今天却真的不同。
以前我总是把他送到学校门口,嘱咐这,嘱咐那,权威性地总结一下,他今天做的哪些好哪些不好。
今天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告诉我
“妈妈,你今天把我送到接送点就好了。”
从接送点到校门口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我的总结陈词还没有开始就要戛然而止了。
学校强调,从今天开始,家长止步于接送点。
明显打乱了我的每日训话进程嘛!
意犹未尽的我站在接送点,看见偏瘦的他把书包背在肩上。
然后像头弓背的小牛一样,书包随着他往前迈动的步子,吃力地做着“蜗牛壳”式运动。
我把目光凝成深情款款的样子,想象着他回头看到我的安定和幸福。
然而,他没回头,一步一步走得吃力了点,但却一直向前。
我的儿子就这样,长长的一段路,看都没看我一眼,走了。
留下我一个人,在风中懵B。
2
五味杂陈。
可惜了我那无限深情的凝视了!
于是转身去往上班路上的我开始琢磨,他走时的心情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答案:
☞ 不安全感——妈妈不能送我了。
☞ 假装长大——我一定能行!
☞ 心生怨怼——讨厌的背包好沉啊!妈妈不在这段路,真不容易!
可是想想他的背影,我默默地叉掉了这自作多情的预设。
他可能在暗自庆幸:
老天爷,耳根终于清净了。
这段路自己走也不坏嘛!
自由,光明,小伙伴——我来啦!
等等,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这背影怎么告诉我的俨然一副脱缰野马的做派呢?
3
心酸酸,眼涩涩。
这和我想的不一样啊!我曾经以为我会是这样:
☞ 那些自豪——熊孩子在我的培养下长大了!
☞ 那些解脱——终于不用再为这熊孩子操心了。
☞ 那些幸福感——我可以放心放飞自我了。
老天爷,我怎么忽然有些伤感?我开始惶惑,他会不会因此而觉得解放了?
当被这个念头击中时,一股浓浓的危机感冒了出来……
或许我对待他的方式应该改变了。
我的唠叨市值几何?
我的责备到底有没有建设性?
我看到的是我的焦虑,还是他的成长?
我最近到底和他有没有真正的心灵交流?
问完我自己这几个问题,我突然发现,二宝的到来,让我一下把他放到了大孩子的位置,理所应当地觉得他就应该什么都会了。
我对他的耐心,对他的建设性都弱化了很多。
陪伴他的时候,急着想去回应二宝。
看他做得不好时,图一时省事,直接要求他按我的套路来。
他有情绪时,不问因果,直接让他自己解决。
老天!换做我是他,我也巴不得赶紧自己独立!欢天喜地!
这和我先前想得,“协助他自立地长大,带着满满的爱前行”有出路啊!
我得好好反思一下对他的方式了。
4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挑战篇》中列举了亲子面临的新困境,包括现实感缺失、安全感缺失、权利感错位、底线危机、情绪的困扰等。
所以,我想,我更应该学会:
肯定他的独立。
当我哄二宝休息时,他不打扰,也不沉迷网络的喧嚣,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从百度寻找他喜欢的鸟儿,做了一本鸟类小档案。
他的安全感和情绪都还安定。
可能是7年他独享父母之爱的富足,也可能是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补位付出,总之,这孩子的安全感还好,情绪也比较稳定。
对自己位置的思考。
还好,他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做什么。
有自己的想法,这些得益于对他爱的看到和倾听。
因为他在长大,遇到的情况在变化,我更应该着力做好的:
看到当下的孩子。
这就意味着我要看到的不是想当然的他。
他在长大,身心都在变化。
他可能会面临各种新的情绪,新的挑战,新的环境。而他并不一定事事时时都能搞定。
我要做的不是说教,不是一味的指导。
正如《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挑战篇》提及的专家威廉姆·格拉瑟说的学习金字塔:
阅读习得10%
聆听习得20%
视听习得50%
分组讨论70%
亲自操作实践80%
教别人95%
所揭示的那样,我应该协助他更好地做自己,支持他自己动手动脑,学会装傻示弱,让他把握主动权,讲给我听。
打造自己的美好世界。
一是,可以以充实的状态给孩子一个良好师范。
二是,面对孩子的决然离去的背影,失落之余不会迷失自我。
三是,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宽松的空间,做更好地自己。
5
我很感谢孩子给了我一个冰冷背影。
让我还来得及失落,
来得及反思。
还好,我不仅仅是沉迷于读书。
还好,我在读书之余还能够思考。
用爱看到,正如《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挑战篇》试图让我们看到的那样。
作者:晨光微晓,曾经的教书匠,现在的俩娃妈。用心记录育儿心得、亲子共读经验、和成长思考。欢迎关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