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缘
距离禅修之旅仅仅过去四天,而我却非常渴望写一篇关于佛法思考的文章,怎么想都觉得太过自不量力,佛法的博大精深与我短短几天的浅薄认知有着太过遥远的距离。
最近几天确实因为这篇文章而感到一些压力,而作为一个007er,要时刻为自己打气,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当然这也不是我们放弃思考与探索的借口,所以这篇文章我还是要完成的。
法师说,活在当下。
一个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挑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挑水即挑水,做饭即做饭。”
活在当下,即是“对当下的实相保有觉知”,也就是正念。当你在走路时,可以感觉到路边的绿植,蝉鸣或者日光,你知道自己正在念念分明的走路,而不是身体在走路,心却牵挂在别处。
保持正念,行走坐卧皆是禅。禅之于我们,在于内观,感知自己的情绪,愤怒或快乐,重要的不是驱赶或者执着于任何念头,重要的在于觉知这个念头。我们是心念本身,也是心念的观察者。
散乱的心也是心,就像浪花也还是水一样。当心看好自己,迷妄的心就变成了真实的心。真的心就是真实的自我,也就是佛陀。——一行禅师《正念的奇迹》
法师问,你觉得与佛有缘吗?
有缘还是无缘?
你觉得有缘,那么你与佛就有缘,你觉得无缘,那也不是真正的无缘,只是因缘聚合的时间还没有来到。
我与佛的缘份在于,我希望沙漠中相伴过一天那只狗狗能够安好,我需要对于生命珍视的认同感。
佛法有曰,众生平等。
我想我的心灵归宿就在这里。
什么是佛教? 佛教的一大特点是有教无类,有求必应。佛法的要义可以归结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自净其意,不着有无。以此清净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希阿荣博堪布《通过佛法看世界》
法师问,你的所求是什么,你觉得佛陀能给我们的是什么?
人们有所求,源自于心中的“怕”,也就是不安全感。而不安全感则源于对无常的抗拒和对自我的执着。佛陀不能消除无常,佛陀开示给我们的是认识无常和无我的智慧。
我们要认识到无常是一种人间常态,我们不用去惧怕它,也不要执着于自我的得与失。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下情绪,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焦虑恐惧的情绪中,这除了增加我们的痛苦,别无用处。
根据佛陀的开示,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的。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
今天就正念,佛缘以及我们的所求三个方面来探讨了一下,佛法之于我们的力量。
佛曰,三千大世界中,投身为人的概率是非常渺小的。而我们投身为人就有了参悟佛法机会。
希望我的文章能让大家窥见佛法精妙的一斑,谢谢大家。
摩诃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duo)。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gua)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nou)多羅三邈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