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362篇】《爱的觉醒》拆解及补充

2023-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悦静岁月丨心理咨询师

谈谈我们身边奇葩的“老大文化”

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一种“老大文化”。奉行“老大文化”的家庭,无论家里的老大比弟弟妹妹大几岁,都要有“哥哥姐姐样”,都要“大的让着小的”,哪怕出生只差一两分钟的双胞胎,老大也要奉行这个原则,“他小,你让着他”。

在我们父辈的年代,家里的老大更是“勤劳、节俭和责任”的代名词,他们甚至承担着家庭“父职”与“母职”的角色。从小到大,老大在家里的地位从没有改变过,有好吃的好穿的靠后一点,有脏活、累活往前站,而且面临不断被削减的待遇,以此把资源全部转到弟弟妹妹身上。

*其实他们心底严重渴望着父母的爱!可有谁真正关心过老大的无奈?

在多子女家庭,父母精力有限,关注点大多放在“小的”身上,但错误和惩罚却要“大的”承担,这就是可怕的毒瘤文化——“老大文化”。

“老大文化”的悲剧在于

一、不尊重孩子生命本体

大家有没有想过“长幼秩序“和先来后到”。

玩玩具,大的孩子就得让弟弟妹妹玩?

礼让的主动权应该是孩子的,也就是说礼让应该是孩子自愿的,而不是“强迫”的,而自愿礼让起码要到3岁以后,孩子心智相对成熟时,语言表达基本流畅时。

2岁前的孩子一直在不断建立“自我”的概念,这个过程就像在扩张自己的地盘一样,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这个时候,自我满足好才会把“满溢”出来的部分分享给别人。否则,过早被强迫训练“礼让”反而容易形成馈乏。

二、在孩子之间制造矛盾

老大总欺负老二,这之中是因为老大感知到不公待遇,被忽视或攻击打压。

在偏爱中,老二会变本加厉的“找事”,成为没有担当的人;而老大则会更加难过,就像在夹缝中求生存一样,亲子关系会特别的差劲。

更好的是去树立老大的高价值感,被尊重感。正向赋能,让爱流动起来…

孩子对待他人的方式就是父母对待他的方式。人性的本质是渴望被爱,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当内在圆满时,自身的担当、保护欲及分享精神,才会被呵护,才会培养出来。

那,老大不是“背锅侠“,更不是“替罪羊”,说好的手心和手背都是肉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