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的秋天<一>--初见印象
在中国的西北边陲,有一个叫金塔的小县城。听说过金塔的人也许缘于它壮美的胡杨林,漫步于秋色中的胡杨林,有一种置身秘境的感觉,然而更加令人神秘的,则是距离它不远处的一大片戈壁滩。
这里是世界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它堪与美国内华达州的51号区相媲美。我们常在电视上得知,载人航天、卫星发射的那个地方是酒泉,实际上就发生在这一片戈壁滩。媒体上的消息只是这里日常工作中的冰山一角,妄图了解细节与内幕的人也会被门口的一块“窃密必被抓,抓住就杀头”的警示牌震慑到胆寒。
来到这片戈壁的路程是曲折而漫长的。飞往西北的航班多数需在兰州中川机场转机,狭长的甘肃像如意一般,斜卧在祖国的西北边疆。自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汉武帝设河西四郡,诸多地名便从边关将士的捷报中、文人骚客的墨笔下为人们所熟知。甘肃乃源自“甘州”与“肃州”的合称,“甘州”即张掖,意为“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掖”,“肃州”即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二者也分别为当时甘肃的政治、经济中心所在。
从飞机的舷窗中俯瞰甘肃,几十万平方公里尽以暗黄为底色,远眺横亘于丝绸之路南侧的祁连山,如巨蟒一般,群峰之巅的积雪,像巨蟒的鳞片一样反射出刺眼的光线。它是荫庇河西四郡的神灵,一面为沙漠上的绿洲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一面又为边塞注入苍凉与遒劲的风情。
驱车行驶在戈壁之中,眼前的道路只能分辨出它起起伏伏的走势,道路的尽头消失在天际,道路的一侧以祁连山为分界,天的蔚蓝与戈壁的土黄在这里分庭抗礼,仿佛怨恨着天公的恣意与懒惰,偶尔飘过的几朵白云,似乎在骄纵地调侃着这里四季一成不变的墨色,倏地又被狂风吹散了。戈壁中的野骆驼形单影只,时而低头踱步,时而伫立凝望,它在想些什么?人类永远找不到答案。
徒步行走在戈壁之中,满眼的碎石与沙砾,和着呼啸的风,发出杂乱的声响,这里的一切景象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干涸,干涸得不时让人口渴难耐。戈壁上的小山丘饱受风雨的雕琢,以嶙峋而褶皱的形状,展示着呐喊与抗争的姿态。这里的海拔在一千米以上,阳光充足炽热,昼夜温差极大,日落时间也大致比北京晚两个小时。
生活区不远处就是黑河,古称弱水,闲暇的时间过于无聊,徒步到黑河边,往返需要2个小时,《山海经》中记载:“昆仑之北有水,其力不能胜芥,故名弱水”。后来弱水引申为爱河情海,也就是在多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弱水三千”。《红楼梦》中,宝玉面对黛玉的质问曾说出:“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话语,从此男女之间信誓旦旦就开始用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套话了。
西北的天气是干燥而恶劣的,初到这里的人很容易水土不服,但生活区的环境近些年建设的可圈可点,论绿化面积、湖泊数量、基础设施都让人感到舒适而便利,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霸气的名词,喝的桶装水叫“红箭”,电影院叫“大漠神箭”,道路叫“翔鹰、雄鹰”,仿佛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因沾染了军旅韵味而气质非凡。
在漫长而单调的工作与生活中,留给人更多的时间,思索一切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