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信息我爱阅读

好的读书方法,都是逆人性的

2019-02-01  本文已影响44人  f7b53bca8ba8

1

认知效率

比如你问一个人:

空闲时候该干什么?

——不如学学英语吧。

为什么学?

——这个未来总有一天会有用的。

但是就没有什么明天马上有用的吗?

他就回答不上来了。他根本没想过为什么学、要学什么。

我们从小听到的最多一句话是——怎么又在玩,不去读书啊?而你只要一读书,不管有多慢、读什么书,大人就不打扰你了,久而久之,很容易形成一个概念——学习总没错。

这个思路是错的。在知识匮乏、非终身学习年代,学肯定比不学好。但是,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要比的不是学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认知效率低的人,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牛人真正的秘诀是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所以认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

2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的最近发展区。简单的说—— 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为什么在国内学个英语口语12年都学不好,丢到国外3个月就能交流了?因为在国外,交流是刚需、有地方练习以及老外对你的发音口音很宽容,难度适中。这种时候三个条件都具备,效率就高,学得就快。

所以反过来也能理解——为什么刷那些《管理者必读的xx本书》的书单,对你意义不大,这些认知资源的目的性弱、缺乏实践环境、难度不一。

那些标题党的微信文章,比如《不看这篇文章,错过了一个亿》,更是凭空创造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你回头思考下——即使你真的遇到了能让你获得一个亿的方式,这是你当前的问题吗?这是你当前的水平吗?这是你学了就能用的东西吗?

我已经关掉朋友圈功能1个多月了,并没有错过身边任何值得学习的东西——因为我学习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 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适合的认知材料。

这样一来,读的东西会少很多,基本解决了知识太多的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 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 。如果比作爬山——

娱乐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

知识性的是平坡,能开动,但是略微费力;

心智提升类的是爬坡,看起来会很累,但是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观点的速度会加快——也就是我们说的,学习力增强了。

很多人天天学习,学习力却没有什么上升,随着年龄增长,自己的脑力体力下降,于是觉得“年龄大了,脑子不好使了”。其实是心智提升类书籍读的少的缘故。

学习其实也是一样,可以根据认知目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比如说我自己这个月的认知资源配置:

认知性阅读:《人类群星闪耀时》、《反脆弱》等书的写作技术,为写书做准备。

提高心智的认知难度很大,属于“攻读”——需要有大段的时间,系统的阅读。我一般放在早上或深夜。

知识性阅读: 各种行业调查报告、行业论坛、大量专业书籍如《人生设计》、《混沌生涯》、《认识电影》、《好好学习》……

知识性阅读的目标就是知道某事——所以特别适合碎片化学习和社交性学习。认知资源可以配置上下班路上,用碎片化时间,检索式的读;实在不行共同阅读,然后交流;读的时候迅速判断是不是有用的知识,决定自己的涉入深度。

娱乐性阅读:《爱情刽子手》、《理想的下午》、欧文·亚隆、舒国治、各种电影……

娱乐性的学习,主要用来放松和陶冶,认知资源可以很低——放在累的时候翻几页。比如两次谈事之间读,有换脑子的感觉。

最好的书是三者兼有,不同时间能读出不同功能来的。比如说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比如《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穷爸爸富爸爸》,比如文学中的《红楼梦》。

所以, 从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但是我们就经常这样学习,从第一页开始,然后直接开始读,希望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更好的方法是先选书——先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英文版亚马逊的评论,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较几本书,选择一本。

然后再看目录,一般购书的网站都有。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有时候有趣的序也值得读。

最后再看具体章节。带着问题直接切入要读的章节,想系统学习可以从目录开始看。

这样的确会用你大概15分钟时间来选书,但是比起你在一本无用的书上花好几个小时,难道不是认知效率提升了?

有人会说——从第一页读,这样不是更有系统吗?

第一,如果你脑子里面没有框架,看完全书也不太可能有框架。如果把系统比作大象,你的认知和记忆区间是手掌,仅凭直线型的看书希望摸出系统,就如盲人摸象——如果你脑子里没有全图,增加再多细节也没有用。

第二,也许你并没有配置更加系统的认知资源和时间,很多书半途而废,可能更加不系统。

极其功利的读书、按需分配来读书、不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有了目的性、认知资源以及带着问题读的三个筛子,要读的书应该少75%,阅读速度至少会提升一倍——不会有太多知识烦扰你了。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来?

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认知吝啬鬼,我们本能地选择最简单,最不耗脑子的方式进入,那就是拿起一本大家都在看的书说:“读点书总没有错,大家都在读”,像巴浦洛夫的狗一样寻求阅读奖赏。

而功利的读书法在阅读奖赏之前选择了延迟满足——先找到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就这三步 ,就让你跑赢90%的人。

好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