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0(李克富视角点评训练营67/90)不想成规墨
作业:
(1)学会“MSR计算法”。
(2)您相信“我相信,所谓MSR,不只是每个人不同,一个人在不同是年龄阶段也一定有着差异,千万不能按成规墨守”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2729156/c3c68b104f007e55.jpg)
今天,光慌着明天出行的事,心不定,也就不能生“慧”,不想欠作业,就先上一则寓言吧!
郑人逃暑
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愈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太平御览·人事部》
译文:
郑国有个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的人,太阳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到了黄昏,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动,树影也在地上移动,他又随着树荫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了。(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寓意:
《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晚上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里,离树干远了,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所以被露水湿身了。
这则故事主要细节就是晚上睡在树阴下,不但不能避暑,反而湿身。故事讽刺的是墨守成规,原因就是郑人没有注意到外界客观条件的变化规律,不知变通 。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随着事态的发展去解决问题所在,而不能只用老眼光,老办法去解决新问题,不然就会碰壁、受灾;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发展、变化,我们也一定要认识并适应这种发展变化,不能墨守成规。郑人用避暑的办法去对待夜间的露水,当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用狭隘的经验去对待变化着的事物,必然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MSR计算法
在固定自己的醒来时间后,将自己的入睡时间依次顺延,直到上床即入眠——此时段的睡眠时间就是其个人最低需要。
成功且准确的计算有赖于两点:第一是家人(配偶)的帮助,否则入睡时间难以准确记录,尽管起床时间可以借助于闹钟;第二是一定要坚持到前一天的入睡时间才能上床,而且其他时间坚决不能睡觉,尤其是不能睡午觉。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MSR,不只是每个人不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也一定有着差异,千万不能按成规墨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