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一二

2019-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学习生活

发生在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一直没有正式去处理,累加起来可能就会酿成大事。

人的生活无非是名和利罢了。名需要的是面子、自尊;利,是生活的根本,在利之上才能建立更好的生活。

今早老公生气了,因为昨晚他惹我生气 我不想理他。

今天早上四五点钟,他就起床了,去看书。我问:“起这么早干嘛?”没有回答我。

我也不管,就继续睡着。可能过了两三个小时,他自己又上床来睡了。“你以为我会可怜你,故意去那里看书。”“是的,我就是这样认为的。快点抱我!”

我把手伸过去,他身上很冰,但我还是抱着他。他又想抱我,可是他抱我太紧,我不太喜欢,不舒服。可他就喜欢这样对我。

他一直想亲昵,可我没感觉,不喜欢,就一直说:离我远点!他老是问,你又生气了?我哪里做的不好?其实,没有做的不好的,就是喜欢自个呆着。也许确实是我做的不太好,太狠心,但他会主动说,你哪里做的不好,我需要你怎样做,怎样对待我,而不会对我施行冷暴力。

很长时间没有看“圆桌派”了,今天看了一集。里面马爷说到,人要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自己擅长什么。那些是自己能够做得更好的,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有的人做某些事情就是比别人做的好,就是有那方面的天赋。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没有说明天赋了,什么都不懂。倒是李玫瑾教授说的,人要有反思的能力,这样才有进步,不能只是想到的是自己,这个社会还有别人,做了什么事,要学会反馈、反思自己。

李教授还说了一个观点,语言能够塑造人的思维。德国语言是从句套从句,而中国语言是块状的;很长的一个句子,你要说出去,还要收回来,这种就塑造他们有长远的思维。而中国的语言都是短句,是块状的,所以没有那么长远的思考,长远的打算、设计。

所以德国人设计的很多东西都是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而中国人设计的房子十多年前的都没有地下车库。

可是我在“熊逸书院”那里看到的观点确实是说,中国是农业文明古国,这样的文明喜欢储藏,有长远的打算;而在西方游牧民族当中,他们因为游牧到处迁徙,也许今天过得好好的,明天就有天灾或者遭到别的民族抢劫。所以西方民族没有长远的思考眼光。

他还从基督教教义里面找来证据证明,基督说过好今天就是今天,不管明天怎么样。

一个从语言上来说,一个从几千的历史来说,目前还不能判断哪个对与错。可是为什么西方不管英语、德语都是逻辑很严密的语言,可中国诗歌确实最不严谨的语言,最可以多种角度,多种方解读的语言?

语言在塑造人的思维,所以文科生和理科生思维差距越来越大,思考的方式越来越不一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