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菜记
最近,由于疫情问题,街镇都封控了,也不能去菜市场买菜了。可是,又真的不想天天在食堂吃饭了,吃得很烦,加上又换了厨师,更不想去食堂吃,就想自己做点喜欢吃的。
这不,今天周末,难得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午后,闲着没事,我们三个姐妹便相约到后山去挖折耳根。
后山,就是我们办公楼后面那座山,这里家里留守的人基本都是老人。这些老人都很勤劳,无论家里条件多么优越,他们都会自己种点小菜,养几只鸡鸭。他们不是买不起这些菜,只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种出来的菜,自己养的动物,才是最好的。
这或许是人重感情,只有自己汗水浇灌出来的才觉得是香的,只有自己付出了努力,才会觉得珍惜吧。人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当你可以不用劳动了,可以用钱解救劳累的身体时,反倒不习惯,愿意劳动了。
我们上班的这个地方,是乌江第一镇,也是千亿大镇。这里有三家大型国家化工企业,还有几家大型私营化工企业。这里60岁以下的村民都在这些企业里打工,收入不菲。所以,他们家并不缺钱。大部分家都是拿着工资,揣着农村户口,住着山野别墅,吃着健康绿色蔬菜。说实话,我也很羡慕他们的生活。
去后山的大路都已经封控了,车辆是不能进入的,我们走的小路。一边走,一边挖,不一会,就挖了一塑料袋,还挖了些野葱,这可是折耳根的绝配哟。
翻过一个山岭,前面的山坡上有很大一块土地,土质较黄,不算肥沃,土地里种了不少蔬菜。这地儿,记得五年前我们刚来时,还是一片荒野,遍地杂草丛生。没想到,仅仅五年时间,一大片荒山,在小锄头的作用下,竟然一点一点的变成了可以播种的土地,太神奇了,真是让我见证了愚公移山的精神。
抬眼望去,满坡青绿中,有一个穿着蓝色外套的阿姨,正蹲在菜地里忙乎着。我走上前去搭讪,问这一大片的菜,哪些是她的,又问她这些菜卖不卖?
阿姨笑盈盈地说:卖呀,反正这么多,我也吃不完。以前都是背到街上去卖,这几天不能出去了,菜也卖不了。你看,这些菜长得这里也没用啊。
我又问怎么卖嘛?她说随便给一点就行了。
我说那行,就从她自己割好的菜里,挑了四颗生菜,三颗娃娃菜。问她好多钱?她让我给三块钱就行了。
另外一个姐妹也要了四颗生菜,给了2块钱。还有一个要了三颗白菜,只要了1块钱。他们还想要豌豆尖和菠菜,她说在摘好了,放的家里的。朋友让阿姨五点半拿到我们办公楼前来卖,阿姨爽快的答应了。
最后一盘算,一大堆菜,才花了六元。这真是买擦汗水的纸巾钱都不够。不过,虽然我觉得亏欠了阿姨,可是阿姨却一点也不觉得亏,她是满心欢喜的样子。我想,阿姨应该是想着这些菜终于有人享受了,终于不会坏在菜地里了吧?真是善良的人啊!
(记录疫情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