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始人思想汇

是谁,在扼杀公司的创新精神?

2018-07-23  本文已影响336人  创始人思想汇

前段时间跟几位老友聊天,正聊到团队建设的问题时,老张坐不住了,向我们大倒苦水。

事情是这样,公司新上了一个创新项目,老张是负责人。在项目启动大会上跟大家讨论方案的时候,老张首先抛出了一个计划,为了吸纳更多意见,他还再三询问员工“大家还有别的问题吗?”而现场却没有一个人表达不同意见。随后,老张便说,“如果没有异议的话,咱们就按这个方案做。”接下来,大家就按方案分工合作了。

事情发展到这里,其实没什么毛病,但是在之后的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点小问题。这时候,有人就按捺不住了:员工A私底下窸窸窣窣,说老张的方案不行,——“我早就知道会这样…张总的方案根本行不通…

 

没多久,整个团队被员工A搅得军心涣散。

 

员工A的行为,属于典型的“马后炮”、“事后诸葛亮”。

这类人的口头禅通常是“我早就知道会这样…”,类似还有,“当初我是怎么说的,我说不行吧!你们还不信…”“要是让我做这事啊,肯定…

他们会把自己包装成阅历丰富、从业经验老道的老师傅,但真正做起事来却推三阻四、拈轻怕重,生怕担上一点实责,口头上从来都是振振有词、从不示弱,但是真到了一起头脑风暴的时候,却鲜有积极主动的献言献策,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更不用说有什么创造性价值贡献了。

 

因为创新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变幻性,决策人往往不可能设计出一套万全之策,在团队实际运作时,就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而“事后诸葛亮”往往会给公司的创新带来巨大的伤害,他们在决策前惯用的“打太极”,既影响决策效率,又影响同事情绪,甚至会误导决策;而在决策后的落实阶段,一旦项目出现问题,他们又会马上“反水”,不想方设法共同解决问题,而是去推卸责任或者埋怨,使双方站在了对立面。

久而久之,谁还敢去创新?

初中那会儿,我曾有幸代表学校参加市里举办的奥数比赛。那也是我为数不多值得吹嘘的光辉历史了。但可惜的是,那次比赛我并没有取得什么好名次,因为其中一道大题经过我反复琢磨,还是做错了。

后来,数学老师在班上为我们进行赛题解析,我听了之后恍然大悟,懊恼道:“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唉!

老师当场白了我一眼,“别当事后诸葛亮,当时你早干啥去了?”那也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成语:事后诸葛亮。

工作之后,我仍然会粗心做错一些事情,唯一有点改进的就是,我加深了对“事后诸葛亮”的理解——我每周都会在笔记本上记下当周做的不理想的事情,以及当时这么做的原因。我私以为,如果自己没有诸葛亮的前瞻智慧,那么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或许也能起到勤以补拙的效果。

时间久了,我竟也总结了一套规避方案。做大决策前都会习惯性地梳理一遍之前犯过的错,这也直接成为了我早期创业的独门秘籍。

巴菲特说:只有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投资界,同样适用于团队管理。想要“干掉”公司中的事后诸葛亮,首先要搞清楚他是真的在项目投入前就看到了某个缺陷,预见到了很坏的结果;还是投机耍滑的老油条。

 

我给老张支了个招:给员工A布置几个独立的小任务,划分清楚职责,进行单项考核。看他能否独立完成或是逐步优化,还是有找不完的主观理由搪塞。

回公司后,老张就按我给的建议照做了。A也只得应允下来,再接下来的工作中,A果然没能顺利完成,但也不敢再抱怨——责任全是自己的,抱怨就等于承认自己没能力。

王阳明常讲“知行合一”,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这就像打铁一样,边打边修正,打着打着,一件精美的器物就出来了。

再后来,A逐渐懂得“知行合一”的不易,做事前也开始向团队的同事请教,事后也懂得了总结归纳,在大家一起头脑风暴会上,虽说发言不踊跃,但也能偶尔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事后也再也没听他说过抱怨的话。

“干掉”公司事后诸葛亮的另一套方案,可以用企业价值观来“画一条红线”。有人就说,阿里巴巴能走到今天,就全靠企业价值观。

阿里巴巴重视价值观到了什么程度?价值观考核能占到KPI的50%!阿里有六条被称为“六脉神剑”的价值观,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叫做“诚信”。

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

在“诚信”这条价值观的解读当中,有一段是这样讲的:“决策前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充分参与团队的讨论;决策后,无论个人是否有异议,都必须从行动上完全予以支持。”而且阿里把这条价值观当作高压线,这个词意味着“不能触碰,触碰即死”。

这个价值观就特别清晰地规定了公司里面鼓励什么行为,禁止什么行为,让大家有了行为的依据。在决策没有形成之前,你可以充分表达意见,但是一旦决策形成,就要坚决执行。成则团队成,败则团队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成败都是团队共同的事情。这样久而久之,公司里也就不会再有“事后诸葛亮”了。

 

价值观是引领我们到达目的地的行为准则,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统一着组织内每一个人的行为,让大家都去遵循,减少了很多无谓的冲突和责任的推卸,对于目标达成非常有帮助。

当然,企业要解决“事后诸葛亮”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将问题扼杀在“事前”。

 

如果企业内部能够形成一种无障碍、无风险的团队沟通氛围,比如,给那些提出有效反对意见的员工予以奖励,或者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对项目方案进行投票等等。那么,上面两条“干掉”事后诸葛亮的方法,可能就无用武之地了。

 

当执行出了问题时,少点马后炮,多去想办法。当大家立场一致、目标一致,才能一起去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漫漫创业路,创始人思想汇愿与你一同前行。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