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拼音的时候,汉字读音如何传承
有朋友私信咨询汉字发音的问题,为什么古人的诗歌我们今天来读大部分还是押韵的?
这个问题问得好奇怪。几千年下来的汉字,虽岁月流走,不断变化字体,语音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异,但是咱们中华文化并没有灭绝或断代吧?再怎么变化,文字的演变,发音的标注都有书可查,更何况还有各种韵书来规范诗词中韵脚平仄的使用,怎么可能现在读就不押韵了呢?
首先,为什么会有《诗经》?周王朝统治者派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民间搜索这些诗歌,汇集成册,用来教化诸王,诸王再用来教化百姓,为的是什么?是为了考查民间风物?固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用来沟通,诸王之间互相谈判都可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世界越来越小,王与臣,中央与地方,都需要保障交流。所以《诗经》就是最早的官话。
秦朝统一天下,为什么要书同文?还是为了政令通达。文字从篆书走向隶书,无非是书写更方便而已。字形产生了变化,方言语言由于战争导致人口的流动产生了变化,但是中央一定有一套官僚之间的沟通方式,可能是西安话?就好像咱们现在的普通话一样。
政令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唐朝开了科举,让写诗成为升官发财的本事,诗歌大盛,加上音韵学的发展,韵书的出现,每个字都规定了韵部,这读起来还有什么难的呢?
汉字这种方块字是非常顽固的音意形三结合。很难学,但是很顽强,也保证了中华文化从未发生过断代。连历史都一直有史官记载,记载些文字音韵变化又有什么难的。所以,只要你肯研究,肯去翻以前的韵书,自然能找到那些变化了的读音,何况虽然有很多发生了变化,但是更多的字在官话的保护下没有发生变化啊。既然大部分没变,读音肯定到如今还押韵啊。就算不押韵了,也能从古籍中找到原来的读音,比如“斜”读“xia”。
记住诗是韵文,如果一首诗读起来不押韵,那么肯定是押韵的字的读音变化了而已,就去查《平水韵》,甚至更早的韵书,肯定能找到正确的读音。
就好像咱们并没有学过繁体字,但是你去看一看,差不多都认得吧。血脉里的文化,不可能那么容易割断的。
唯一有可能产生这种读不懂的局面,就是民国时期有人提出把汉字完全拉丁化。如果从小教育就拉丁语化,就好像现在那些在国外生活的小孩,完全不懂中文,就更不要讲中国历史上的字的读音了。并不是字和音变化的问题,而是他们完全没有汉字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