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道德经》体会之第三章

2023-12-20  本文已影响0人  荔枝咔咔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初读这一章的时候,我困惑了很久,不敢置信了很久,无法理解了很久。但是有时候,很多理解都是一层一层拨开云雾的,每一次看过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收获,而前后观点也许也会有特别大的反差。所以,凡事不要立刻马上、先下定论。

从第一句开始,“不尚贤”,我在这个位置打圈圈迷茫了很久。因为之前根深蒂固的想法,觉得人应该以学习好的知识、崇尚好的品德、追求进步为荣,我很不明白,为什么不让大家去追求这些?这难道是“愚民政策”吗?我反复读了很久,看了很多不同版本的解释,后来一下子明白了其中真正想传达的道理。道理就在下一句“使民不争”。一切争的源头都来自于利益,当一件事情被定义为好,而个人都可以因为这个好得到一定利益的时候,这个“好”就会成为一个靶子。当然了,人人都变好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这个变好的目的也许参杂了太多欲望,而且这个变好的过程也许会出现很多阴暗的争夺。在这个“争好”的过程,会产生很多不好。即使在现在的当下社会,也很难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说,不去过分推崇一个东西,让大家少一些功利之心,以最朴实的心去成为更好的自己,一切顺心而为,总比争夺来的快乐和有意义。

“不贵难得之货”,这句话我也是挺有感触,这个世界,如果太过把一件东西看得值钱,那么这个值钱的东西往往会成为人人眼中的一块“肉”。物以稀为贵,而这个稀缺和贵重都是让人眼红的东西,会引发“盗窃”,这个“盗窃”我个人理解也是很多一系列不好的行为。

“不见可欲”,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而不见可欲也许也是同样的道理,它讲的是不见好的东西,并不是说我们闭上双眼,不再去看这个世界的美好之物,我想这句话主要想阐明的应该是不要让一个东西成为大众的欲望。减少这种欲望的创造。欲望容易让人迷失自我,乱了分寸,让所有一切自然发生,让所有东西都当作是一种平常,凡事以平常心去看待,那么欲望也就少了,人心也就静(净)了。

“虚其心”,是尽量让心中纯净,“弱其志”,是弱化那些不良的欲望。这样理解也许就不会太执拗了,就讲得通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