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个人品牌和个人成长小青的插画知识卡片

自律人生VS闲鱼人生

2020-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小青小青呀

看到这两个词,你的想法是什么?如果有一个阀值,你会调整到多少百分比?

第一眼印象,自律的人做的事比较多,产生的结果肯定比较多;当闲鱼的人做事少,肯定收获少。是这样的吗?

自律有好的结果,相信大家都看得到,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关于自律的课程和书籍,所以,今天来聊聊自律的另一面。

以前有个经典的"电击实验“。找两个受试者,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一个负责提问,一个负责回答。负责提问的人控制一个旋转开关,如果对方回答错了,就拧动开关电击。当然,被电击的人只是演戏,假装被电并发出惨叫。实验真正想测试的是被要求拧动开关的人,到底在多在程度上是盲从的。

结果很震惊。有的人特别听话,实验人员让他电击他就转动按钮,哪怕知道那个电压已经大到了要出人命的程度,他仍然根据命令执行了电击。

自己不做判断,只知道服从命令,这是对权威的盲从,简直就成了机器。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冷血地执行命令。

这个实验跟今天的主题有什么关系呢?有的。

到底是哪些人盲从,哪些人反抗了呢?

这个研究发现,那些最听话、给了最大限度的电击的人,正是那些自控力最强的人。

听话,服从命令,上级让干啥就干啥,的确是自控力强的表现。

自律的人,更容易排除杂念,直奔目标,坚决完成了任务。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什么是杂念?排除杂念,其实也排除了更多可能性。

如果你紧盯着一个目标,又怎么会有闲功夫来切换不同的视角呢?

如果有一个自律阀值,那么调整到70%就可以了,有目标但是不紧张。

再退一步讲,不用有什么阀值,你想做的事不是谁(包括自己)给你下命令,那些都是外界来控制你的观念。只要你遵从自己的想法,想对世界好奇就好奇,想放松就放松,看看真正的你想做的事是什么。

最终,承担责任和结果的不是自律和闲鱼,它们都是外界的标准罢了,真正自我负责的人不会纠结我今天是做事了还是休息,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有觉知地活着,这又是另一个话题。

(我私下认为,当人知道参加了实验,本能地认为结果不会出太大问题,因为实验机构会为此负责,自己服从并不会有问题。不过,听到惨叫声还能冷血服从执行,这个服从和撇清责任的能力确实有点过分。多少时代背景下的人就是如此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