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旮旯里的娃娃人人有校车坐,人人坐得起校车
文章作者:蒋六元
校车,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特种车辆,城市需要,偏远落后的农村更加需要。如今,在乡村公路上行驶的橘黄色的“长鼻子”校车已经成为乡村田野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让山旮旯里的娃娃人人有校车坐,人人坐得起校车
早些年的教育资源调整,村办小学撤并到乡镇集中办学,一年级的孩子就要走很远的路程去上学,安全隐患大,家长们极不放心,孩子每天为了赶上上课,只有依靠交通工具,农村校车的出现,解决了这个群众期盼已久的问题。近些年来,政府在校车的普及和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到了安全便捷的乘车服务。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偏远乡村的人们苦于交通落后,孩子上学实在不便,因此一家老少齐上阵,拼命攒钱或贷款买房,将孩子由乡下送到城市上学。这样导致山旮旯里的偏远自然村到乡镇学校的上学孩子越来越少,有些村甚至全村只有一两名孩子在乡镇学校上学。
目前,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接送孩子的重任交给校车公司,校车公司又将接送任务分包给每个司机,校车公司和分包司机肯定是要赢利的。现在大多数距离乡镇比较偏远的行政村只有三、五名留守儿童在上学,有的甚至更少,再加上通村公路路况较差,校车进去接送孩子明显是要亏本。 受利益的驱使,亏本不开车,一些客源比较少校车的校车随意抬高乘坐校车价格,乡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本来并不富裕,为节省娃娃的一年校车费,只能步行接送或利用电瓶车、三轮车之类交通工具接送孩子上、下学;还有一些读书的娃娃家住在离学校较远、上学人数少的自然村,校车司机拒绝进村接送孩子。 而这些被拒绝接的孩子大都是家里经济条件差、在城镇买不起房的贫困农家子弟,而且大都是由年迈的老人照看的留守儿童。由于校车不愿意进村,老人只能另想办法,大多也只能自己用电瓶车接送,乡村路况差,老人又没系统学习过驾驶技能,反应能力滞后,交通法律法规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安全隐患极大,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农村校车的运行原则是保证孩子及时、安全的上下学,初衷是方便百姓,解决上学难问题,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村学子的关怀。而校车推广是一项系统、艰巨、长期的民生工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敬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认真调查研究当前农村校车运行和普及的实际情况,发现运营中不规范的问题,切实解决偏远农村留守儿童乘坐校车难,将校车接送这件好事办好、办实。
鉴于校车的公益性,建议政府规定校车公司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为偏远自然村提供校车服务,也可以像政府补贴公交公司一样对运行在偏僻乡村的校车进行适当的补贴(据说政府已经补贴了校车公司)或给予其他方面的一些优惠,让在偏远农村上学的孩子一个都不能少,人人有校车可坐,人人坐得起校车。
(蒋六元原创,转载一定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