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有糖吃
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喜欢用“懂事”去评价一个孩子。与其说是懂事,倒不如说是被迫懂事。
小时候没能吃到的糖,长大也就不想吃了。这是我跟妹妹逛超市时,从她身上发现的。
我还记得她小时候很喜欢吃糖,尤其是葡萄味的,最爱。尽管两家并不是很亲,可每当我递给她糖时,她就会笑着跑过来,亲我一口,然后甜甜的叫“姐姐”,现在的她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我便想用同样的方法赚一枚吻,可就在我递给她糖时,她却笑着摆了摆手。我愣住了,“我很早之前就不喜欢吃糖了”,她顿了顿。
原来,上小学时她一直住在大姨家。我只知道她父母常在外工作,于是把她送到大姨家暂居。她说:“那个时候,我最害怕去的地方,不是学校,不是大姨家,而是超市。”
放在同龄人身上,去超市肯定是一天之中最开心的时光。每次去超市,她看到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糖果,刚想伸出手,耳边又响起母亲嘱咐过的话:“到那儿之后,不要给人家添麻烦,学着懂事点,少给人家花钱。”
于是,她默默收回了抬起的手。大姨见状便问为什么不拿吃的,她也只是笑着说:“妈妈说过了,小孩子要少吃糖,会长蛀牙。”大人脸上顿时露出了欣慰的神情,回头对着自己家的那个吼道:“看看你姐姐,多懂事。再看看你,就知道吃!”妹妹说,这是她在那几年里,听到过次数最多的一句话。
还有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她,想向父母倾诉一下,可还没等开口,她的啜泣声就引起了电话那端家长的厌烦,“你能不能学着懂点事,住别人家怎么了?听话,下次回家给你带糖吃。”随即便挂断了电话,只剩她一个人独自蜷缩在角落中,守着机械的挂断声。
后来她父母回家,她满心欢喜的期待着糖果的降临,期待着被带回家。可最后爸爸还是略带抱歉的说:“这次忘了,下次,下次,下次再带你回家。”她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个“下次”了,也数不清自己独自一人熬过了多少个无助的夜晚。“从那之后,我再也不敢对喜欢的事物,抱有期望的等待了。”她看着我说。
后来的后来,老天爷很合时宜的赐给她一个弟弟。亲戚邻居来串门的时候,带来的礼物都是送给弟弟的,不管能不能用得上,她也只能看着,只是看着。或许是心有愧疚的父亲看出了女儿情绪的变化,便从中拿出了一些她爱吃的糖果,递了过去。可她摇了摇头,“就给弟弟吧,爸爸。我不是小孩子了。”她父亲沉默了一会,只说了一句“女儿懂事了”。那个晚上,只有十岁的她趴在被窝里,哭了一整晚。
其实很多时候,能被我们看见的懂事,都是别人评价出来的。孩童时期的敏感与小心翼翼,急于讨大人欢心却又不知道办法,于是棱角便从这个时候,开始被打磨。可我们殊不知,那些成为一个圆之前的所有准备,其实是一个美丽的囚笼。
于是就想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你看这个女孩儿好懂事啊。”“你怎么知道她不是沉默,害怕,妥协呢?”因为害怕,所以沉默。你的沉默,其实是最好的妥协。
愿这世上所有懂事的孩子,都有糖吃。也愿你,不那么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