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阅读原创挑战

绘本讲师训练营【22期】11/21阅读原创《爱心树》

2018-12-28  本文已影响1人  郑小乾_8eaa
绘本讲师训练营【22期】11/21阅读原创《爱心树》

16002-郑云清(小乾)

昨天分享了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谁要一只便宜的犀牛》, 自然是绕不开他的经典之作: 《 The Giving Tree》 《爱心树》 。自出版30年来,一直是绘本世界的著名典范之一,历久不衰,魅力惊人,销量超过600万册。

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爱心树的英文“ The Giving Tree”,顾名思义便是牺牲奉献的意思,但它亦是一本述说友谊的书。树并未因为男孩的予取予求感到难过,即使后来只剩下残干的他是那么凄凉孤寂,但当男孩回到他身边只求一个安静的歇脚处时,树竟是满欣喜乐将自己奉献给他,这样的喜悦比起男孩小时在树上的“ME+T.”那些甜蜜文字,更令他感到真切舒心。天才的绘本艺术家希尔弗斯坦以简单俐落的线条和充满诗意又带有嘲讽幽默的文字,为各个年龄的读者创造了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人与人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

在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韩茹老师的“儿童早期绘本阅读与培养”课程里,我们也品读了这本绘本,课堂上大家对这本绘本议论最多,同一本绘本,但每个人都读出了不同的故事与体会。有同学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有同学认为“这是代表父母毫无保留的爱”,还有同学认为这就是当代啃老族的真实写照……。只有能产生更多思想碰撞,给人带来更多启发的绘本才是优秀的绘本,这也就是《爱心树》经久不衰的原因吧。而我印象挺深刻的是我们读书馆里的孩子听完这本绘本后说:“如果我有爱心树,我要天天抱着它”,挺简单一句话,“抱着它”就是孩子表达爱的方法。树爱他,他也爱树,没那么复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