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克服人性的枷锁,好好活着就不错了
喜欢毛姆,他拥有对人性超强的洞察力,客观真实地呈现出来。《月亮与六便士》让我明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六便士的现实生活中,抬头望得见的月亮,将理想之光照进现实之中。当理想的力量逐渐变得强大时,几乎控制了克里斯时,他放弃了眼前的美好生活,走向了“自我毁灭”。
相信看过的人都会欲罢不能,而《一本好书》这个栏目以话剧的形式将其展示在银屏上,再次为我们敲响了现实与理想间拉锯战的警钟。
而《人性的枷锁》这本书描写了菲利普从出生到成年的成长经历。他经历童年同龄人的嘲笑,畸形的爱情,职业选择的苦恼,最后放弃了探索外面精彩世界的决定,走向幸福的平凡生活。
对菲利普来说,天生的残疾跛脚是他最致命的缺陷,也是限制其健康快乐成长的枷锁。在这套枷锁下,他也见证了人性的各种枷锁。
在他还未出生时,父亲去世,母亲生下他没多久也去世了,他成为一名孤儿,由伯父伯母领养。但他们结婚后一直未育,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因此菲利普的腼腆害羞未能得到他们的谆谆引导,反而更加郁郁寡欢。
伯父是教堂里的教父,神职人员,他希望菲利普长大后继承衣钵,成为接班人。于是,从小要求他背圣经之类的书。小小年纪的菲利普哪读的懂,但又不得不听从安排。最后,他哭得伤心欲绝,正好被伯母看到。
他们商量以后,不再强迫他再背那些书籍,等他年纪稍长后再读。伯母将他带进书房里,给他看那些有彩图的绘画本,并教他看书,这样菲利普的世界慢慢开启了。他以书为伴,找到了人生的乐趣,阅读量也比同龄人多很多。
到了学生时代,他被人嘲笑讥讽,但学习成绩优秀,有机会获得牛津大学的奖学金。然而他厌倦了那一切,希望永远告别。他渴慕到巴黎学艺,但被判定缺少天赋,无法成为一名名留青史的画家,最终放弃学画画转而学医。
期间,他爱上了米尔德瑞德,无法控制自己,那是一种近乎病态的爱恋。可是,对方并不喜欢他,还多次对他进行羞辱,多少次告诉自己一定要下定决心忘掉她,但还是无可救药地继续被折磨。当菲利普看到她陷入困境时,他又于心不忍选择接济她。
从初次投资股票的得利到失去所有财产沦落街头,感受人世间的冷暖,医院的实习经历让他更加清醒,是的,贫穷比失恋更容易让人自杀!
在破产时,幸亏好心的艾瑟利收留他帮助渡过难关,菲利普盼望着伯父病逝,那样他就可以继承遗产,也可以告别苦难的求生生活,而继续投入学医的学习生活。
而他当一名医生的初衷是可以有固定的收入,支撑他去更开阔的世界探索未知和内心的那份文艺。不过,结果因为萨利怀孕的误判让他再次面对人性,他的善良和担当最后让他回归了失败而幸福的婚姻生活。虽然抵不上千百次其他的成功,但这种幸福而简单的失败,的确是其他成功无法取而代之的。他愿意投入这种庸俗的失败中,但那是一种安谧宁静的幸福生活!
我们身上都有致命的缺点,有些与生俱来,有身体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更有身心兼而有之的缺陷。这些缺陷恰好构成了我们人性的枷锁,每个人终其一生都活在这种枷锁中,唯有心平气和地去接受这种枷锁,他才能活得洒脱。当然,绝对不是消极懈怠而是一种积极正面的态度,认知生命本无意义,人穷其一生都会经历出生,学习,工作,结婚,生子,死亡,而所有这些经历只是人生版图中的图案而已。
想起梁文道先生讲过的一句话,文学并不提供解答人生难题的答案,她只会启发你去提出问题并做出自己的思考,让你思考生活和人性。开始有一点点这样的感触,伟大的文学作品总能提供这样的空间,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走进他努力展示给我们的世界,用他的视角解读他理解的生活!
后悔学生时代当初没有足够的课外阅读量,但也庆幸没有在很年轻的时候把世界名著读瞎了,一切刚刚好,不早不晚,此时此刻最好。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能读出感受作家的笔触且自己的理解就足够了。因为每个人的解读不一样,翻译出来的作品当然不同,但文章的内容大同小异,主人翁的人生经历和克服人性枷锁的过程历历在目。
愿我们都能好好地活着,克服人性的枷锁,带着对这世界的好奇心,拥有更多的主动性为我们的生活增加精彩的图案,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