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的成长都是孤独的
善财辞别老师胜热,继续参访下一个善知识慈行童女,一路专心系念所学,无障碍智常现在前。
学佛人在菩提道上,绝对是单独一个人。虽发现有一起很好的同修,在一起羯磨讨论。但心性是单独成长的,心性的成长没有办法与谁并肩同行。往昔同行,程度不一。大心众生往昔生中与觉悟之法相应,到底是什么,要能感受。
有些人是夹杂着其中来听的,我们又不能拒绝,总要开一些方便。皈依后,一定要听经,履行责任。借着法要去端正其心,这样会消灾免难,不是只挂着个名。
学佛以后,要进行的是心性的改造运动,不良习气改革掉。有的变得很会讲,自己境界来临时,没有办法,口头上讲的与实际行的有一个很大的差距。境界来,就跟着转,都不算数。一个修行人,必须能做得到。境界来时,忍得住吗?有人短时间会忍下来,一定时候会爆发出来,含恨叫忍。
一个修行人,境界来能转境界,在生命里有很大的包容量,要去感受这个部分。靠交情,不是真理,不是因果。因果、真理是他人不能改变的,自作自受,替代不得。每一个人感受不一样,很孤独,很孤单的。别人不一定能感受得到,因为每一个人生命组成因素都不一样,每一个人对生活感受不一样。
善财童子心灵成长过程的孤独感、独立感、实际感,是最真实的,一点交情都套不上去。在菩提道上要找个伴侣不容易,自己摸索学习才是真正的菩提道。心灵的成长只有一个。一个种子种下去,一定单独地成长,一丛簇在一起,一颗一颗还是独立的。
进入第十参开头“尔是”,等于如是我闻一时的时候,那个境界是同时呈现的。进入第二生命法身慧命的部分,不是第一生命肉体的部分。去感受第二生命法身生命感是重头戏。必须破除身见,抛弃对身体生命的时空感,才能进入第二生命重重无尽的感觉,法身才能展现出来。第二生命观,里面展现出来的就是华严经,不是肉体生命观。
善财就是修行人的代表,于善知识所,起不思议最极尊重心。现代人很麻烦,跟过去的善知识不能起尊重心,跟依止的善知识起冲突。因为我执我见,一定认为自己是对的,合情合理合法,而不会接纳别人的合情合理合法。这是最大的障道因缘。自己坚持,是因为有慢心。
日常生活用佛法来勘定自己身口意三业。你发心这样来服务善知识,别人用那样发心来服务善知识,不要说他不对,造成他困扰。发心,自己随分随力而行,不要模仿。担心对不对,就不要发心。
发心是没有烦恼的。什么叫不思议?不可思议,脑筋想象不到。学佛人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答案。要领、诀窍要抓得住,凡夫与圣人的差别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不会转,是凡夫,惯性的动作,肉体的生命,物理现象的生活方式,有成住坏空,随物理现象生死轮回,都可思可议。
启发觉悟,怎么样把物理现象这种生命导入一个觉醒的生命体系里,把惯性的生命转变为觉知的生命。觉知能超越时间空间物理的约束,叫第二生命。学佛就是探求第二生命的展现。跳出惯性,达到觉知的领域,那惯性的物理现象就不能约束你了,就跳出生死轮回了,就是了生死,出三界。
这个原则,能不能把惯性的生活方式转为觉性的生活方式。知道要下多少功夫吗?难在这个地方。先把观念建立起来,经文指导就看懂了。
不思议领域指把惯性的生命领域转为觉性的生命领域,这时就是进入不思议境界,但还没有解脱。解脱了,叫不思议解脱境界,就觉悟成佛了。
不思议领域可以做得到,要去感受惯性的生命领域与觉性的生命领域这个部分的存在。感受不到这部分存在,会有很大的障碍,自然变成个人来讲叫新的惯性,新的惯性也一直产生,这就是腐化的开始。在社会上受到名利的惯性,进入佛门,把名利的惯性丢掉了,进入佛门又急着亲近大善知识,急着修大法,急着赶快成就。还是惯性,还是凡夫啊。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能清清楚楚,这才叫觉性。要有相当高的警觉性,才能成就!(海云导师讲华严,圆明心要笔记10.1)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