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太多的纠结都来源你都想要

2019-06-15  本文已影响0人  Sara莎莎

最常听到来访者说得最多的话其中一句是,我能怎么办呢?我只想……还有……,难道这点要求过分吗?

过不过分我真的不能评判,毕竟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这种事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来测量。但是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而是可能因为你都想要……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的问题。一方面一样老人可以来帮忙带孩子,一方面一样老人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带孩子,偏偏有些老人家比较强势,非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带孩子,这个时候家庭矛盾就比较大了,妈妈或者爸爸也陷入了焦虑和纠结当中。

很多时候,咨询者给我们发微信都一样可以听到我们给予他们意见,能够达到他们期望解决问题的意见。而实际上,如果你真的去看过心理医生的话,你会发现,医生只会听你说,而不会给予你任何实质性的建议。为啥?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阅历不一样,生长环境不一样,所以作出的决定也不一样。况且根据你的只言片语就给你一个具体的建议,往往也会得到你说,这样不行,我试过了诸如此类的回答。然后再给意见,再被否定。

心理咨询的过程往往是一个讨论的过程,在讨论中,不断的去探讨自己这些情绪的背后掩盖着什么,也在探讨自己这些固有行为,固定思维背后意味着什么。心理咨询师也仅仅只能陪着你一起去进入你记忆的房间,然后开灯,寻找。

这里有一些偏题了。有没有发现,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无力感来源于我们无法取舍,我们纠结的问题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而是没有一个办法可以满足我们同时想要的。这个时候其实最需要做的是问自己最想要什么,然后给自己勇气去承担选择后的结果。

比如,自己带孩子,可能比较辛苦一点,或者请个保姆做家务自己多陪孩子,经济上压力大一点。或者周末的时候为了让孩子不再爷爷奶奶呵护下无休止的看电视玩手机,只得拖着疲惫的身体组织一场户外的运动,让全家人皆大欢喜。

如果你又想自己休息,又想让爷爷奶奶按照你的方式带好娃,我估计真的是有难度的。

就如同很多人说很羡慕我可以呆在家里陪娃。我想说,在这个背后,你需要忍受经济上的压力,调整你的金钱购物欲望,同时还要学会自我调节。因为一个人在家真的有时候挺孤独的。

但是我愿意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的健康,去调整自己,这就是我的取舍。

也希望,下一次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也有勇气去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去接纳选择过后的结果,用心去过自己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