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
楔子
文人只要活着,似乎就有种天生的使命,要用自己的思想,扮成一位思想家的模样,为自己寻路,为这个世界寻路。
世间的路,有大小之判,远近之分。有坦途,也有险路。有出路,也有末路。有的人多了,其实都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都在人世间走着一条从生到死的不归路。
孔子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分封诸侯的末世。他的思想,在当世,似乎与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王者想的多有契合。但两者的区别处在于,各家王者的思谋壮志,在于如何能够拥有更拥有更多臣民和土地。已拥有的不想丧失,别人有的,却都在一直心照不宣,虽同朝拜,同执五鼎,彼此相轻,相互觊觎。虽同出周室,却都在私下,僭越周礼。没有一个善茬儿。无论同宗的大周,还是分封的小国,居于朝堂中枢司权者,多为口舌的纵横,或勇武的兵家。鼓舌执符,左右于君王之侧。翻云覆雨,用尽权谋,挥舞兵戈,立国倾国。此中危亡,患失患得。君王反侧,如何能有长治久安之策?千秋万代,安定国秨。
这一点,唯有孔子立于当世思虑得更为深刻长远。
孔丘先生,既是一个思想家、行动派,又是一位意志坚韧不屈不挠社会实践。
草稿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便是缅怀周公所规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即是周礼的不复。(礼崩是因,乐坏是果)。
乐为主,也教六艺的其他四项内容,即射、御、书、数。(射御之术,书数之理)。
正是孔子首先把“儒”这个字,由小人儒发展为大人儒,以仁、忠恕、恭、敏等等为行为准则,并发展为一套思想哲学体系,(好生为善,从人之需)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天地人合一,好生之德,相反相成,相合为用,中庸适变,会通之道)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志学立业不惑知命耳顺从心不逾矩)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人道)说者,乐也,悦也。
总结
由上可知,孔子才是一位真正的跨界学霸。在他短暂的一生,既是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又是一位一身多能的独立学者。从他周游列国推销其策的不畏困苦,他还是一位君子固穷不坠青云之志堪称中国文化经纪人自我推销集资众筹的的先师鼻祖。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