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飞扬的作业为孩子导航
我一直被冠以认真负责的老师,自己也曾沾沾自喜,但随着阅历的增长,想到那些近于苛刻的要求,想到“霸气”地布置着“如山”的作业,我就深感愧疚。尤其是接手学校的第一届尖子班,那份信任和期望让我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几个任课教师都疯狂地占课、印卷、个别辅导,我每天听写字词、课后题反复巩固,甚至把单元检测改为两课一测,我们的成绩自然遥遥领先,我们被赞为“黄金搭档”。可是多年后,有个亲戚——当年的家长和我说,有几次孩子还没开始写作业,就愁哭了。还有一次,凌晨一点了还没写完作业,她说别写语文了,明天和大嫂说说,孩子哭着说肯定不行,抹着眼泪继续写——当时他是优秀生,我汗颜,那样的教学方式是以责任为名的“绑架”,和“虐童”无异!
一个个沉重的书包、一摞摞厚厚的作业;小小的眼镜、疲惫的身躯、黯淡的眼神都在呼吁着“减负”,而“一分干倒千人”、“逢进必考”的现实又无法不令人焦虑。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全世界都一样,但是否可以让孩子们“累并快乐着”呢?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优化作业设计,“减负增效”已不容忽视。
作业是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学生奉命完成教师指定的作业,被动学习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和能力得以施展,作业就会成为一个展示才情的平台。过去,我布置预习作业时,自己设计三、五个问题,让学生作答;后来,布置假期作业时,要求学生设计有助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问题并作答,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我的课堂我做主”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去年,根据“以优质问题引领课堂教学”的理念,我进一步提高要求,设计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优质问题并作答。课堂上,孩子们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彩表达一次次带给我惊喜,也令我对他们刮目相看。比如《智取生辰纲》这一课,学生推选出的优质问题是“怎样领导这个团队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充足的的后勤保障、应有先锋探路、保持警惕性、运用“望梅止渴”的心理战术让大家继续前行……除了这些常规认识外,还有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卓越的领导力:赏罚分明,重赏的“诱惑”结合重罚的“高压”加强团队凝聚力;利用好“老都管”这个“后盾”;提前预设路途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设计应对方案……有位家长和我反馈,为了设计优质问题,孩子读了好几遍课文还没结果,他妈妈就帮他设计了一个,他不屑地说:这种问题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太没水准,说着又自己又埋头读书去了——开放性、自主性的作业会给孩子插上高飞的翅膀,老师、同学们科学地引导、耐心地倾听、由衷地赞赏会让孩子感到学习之旅精彩不断!独立思考的习惯、深度学习的能力会让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思维在作业中提升,思想在作业中逐步深刻。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布置作业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设计。比如,“自行阅读文本”部分可从字词积累,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归纳写作方法中任选两项完成,“学习感受”部分可从概括课文内容、赏析人物形象、写法赏析、启发拓展中任选两项完成。坚持面向全体的理念,设计有梯度、有弹性的作业,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教师尊重差异,耐心引导,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这份殷切的期望会成为学生前行的强劲动力——学习之路可以量力而行,但绝不能轻言放弃!
另外,作业还可以充满挑战性:自行设计测试题,竞争对手间互考;组内筛选优质问题或优秀作文、组内推荐后展示,自尊心、好胜心会促使每个孩子都力争展示更好的一面。作业还可以多点趣味性:布置课本剧表演,学生在阅读、交流、表演中理解、拓展文本内容;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写身边一位有特点的老师或同学,以猜谜的形式进行点评。作业还可以呈现“亲和”的面孔:课堂上有争议的问题、时事热点,以小练笔的形式发表看法;在母亲节、儿童节等节日,设计小礼物并附上所思所感;在座谈会、“雪仗”、“实践活动”后,用作文来“记录”成长的历程……
2017年寒假,微信公众号“校长principal”中的特色作业精彩纷呈:传承传统文化的,用摄影、剪纸、绘画等记录生活之美,倡议户外运动,安排“亲子阅读”……生活中蕴含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以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指导学生多角度感知世界,展示其学习、观察、思考的成果,作业会成为富有挑战性的、有趣的、愉悦而美好的生活体验。
实践证明,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布置作业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业的改革是课堂改革的深化。我们面对的有灵性的生命,而不只是分数的代名词,让我们走近孩子,和他们共同成长,以飞扬着智慧和独特个性的作业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增添趣味,增添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