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 《最后的棒棒》,生活的辛酸和思考
世界杯如火如荼地结束了,最近美剧夏歇我有点剧荒,老爸正好在此刻推荐了一部纪录片《最后的棒棒》,豆瓣高达9.7分的评价让我俩一起迅速行动,一个周末一口气结束了13集的良心剧。
这是一部自导自编自演的纪录片,先说说导演何苦吧,也就是剧中的那个“蛮牛”我。原名何长林,之前二十多年一直在军队服役,2014年1月,已是正团级干部的何长林决定脱下穿了二十年的军装,离开军营,开始自己“透过镜头看世界”的梦想。由于是重庆人,从小就对重庆特有的“棒棒文化”耳濡目染,甚至一度棒棒也是他职业选择的最后退路,随着棒棒这个行业的逐渐衰落,何长林决定花整整一年时间,从一名真正的棒棒做起,同时记录这个群体的生活点滴。此言一出,自然遭到了身边亲人朋友的一致反对,大家开口都是“何苦呢?”所以,何苦这个名字就这样产生了,倔强而决绝。带着1000多块钱和一个雇来的婚庆摄像师,何苦开始了他的棒棒生涯,也记录了这个行业最后的辛酸苦辣。
棒棒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名称,由于重庆山城的地理条件多爬坡,所以出现了这样一批帮人挑东西的人员,由于他们人人手持一根棒棒,这也是他们的谋生工具,以此来称呼他们就这么传开了。一部好的纪录片可以给人感动,也应该给人思考,《最后的棒棒》就是这么一部片子。
感动我的:人穷志不穷
纪录片中何苦的师傅老黄是一个资历很深的棒棒,每个棒棒都有必须当棒棒的辛酸故事,老黄也不例外。为了养活女儿,养活外孙,帮女儿还房贷,肩挑一根棒棒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纪录片拍摄于2014年,老黄在重庆租住在自力巷53号一座危房中的一个小隔间里,月租60元,老黄还觉得生活压力很大。到后来生病了不敢去医院,就是没有钱怕花钱,看到这里真是是难忍双眼的泪水。我们的2014年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你还觉得自己苦和累吗?
即使生活这样一次次鞭打,老黄不改朴素的赤字之心,看到残疾的乞丐总会给点钱。有一次挑着东西和雇主走散了,就在原地等着雇主从下午到天黑,最后报警找到雇主后坚决不收雇主答谢的100元,只是在原先谈好的价格基础上加了10元作为等待一晚上的劳务费。
还有片中很多其他人物,善良的大石,兄弟之情的老杭……他们不是富裕的人,甚至可以说是社会的底层人民,但是他们身上贫贱不能移的闪光品格却尤其地熠熠生辉,让我辈汗颜。
让我思考的:贫穷可以改变吗?
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除了那个寄希望在赌桌上致富的河南很难让人同情之外,所有人基本上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却是一直贫穷着。我不由地思考:为什么?怎么变?
几个故事给了我思考:
故事一:大石本来也是个棒棒,但是一来家庭和睦,夫妻一心致富,后来通过做二房东也是全家基本实现了温饱,后来虽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但是夫妻二人依旧同进同出,去工地打工也是一起,打2份工拿2份工资,总算是有劳有得。反观其他人要不是家庭破裂,要不是孑然一身,不是说一定要成家才能立业,但是如果你的家庭是全力支持你的,或者你是一心向前的,生活总会给你更多的幸运。
故事二:毛土豪早年也是一个棒棒,后来自己花钱去学装修的手艺,渐渐地通过手艺赚到了第一桶金,有了自己的装修队,买了自己的房子,生活不愁。杜老板也是一样的成长之路,从棒棒到包工队长,到包工头,到自己的建筑队伍。叫最后的棒棒就是因为这个行业已经日薄西山了,能否尽早地认清大势,掌握一门很难替代的手艺,再加上一点小小的管理和组织能力,这个时代赚钱养活自己不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很多穷人之所以穷不是因为他们懒,而是每天的忙碌只是为了今天的存活,那么他们就只有今天的日子没有明天的希望。
感谢何苦的这部好作品,让我倍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也警醒自己时刻居安思危,提升自己一心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