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半读书社读书头号玩家好文推荐

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086:《中国神话学》9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106人  北京杜豆豆

文/杜豆豆

1

从神话了解古俗,有过不少论著。

马学良,一位致力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礼俗和神话研究的学者,出版了一本《云南彝族礼俗研究文集》,里面有大量一手的云南彝族礼俗的真实记录。

为了解彝族礼俗,马学良曾跑遍云南彝区,发现很多有趣的传说。比如,彝族巫师不吃牛肉,居然是因为从天上下凡时骑了黄牛的传说。他还收集到一本《十大名将》,其中讲到一个战斗,各族名将都是动物。马学良推测说,这些动物可能是各族图腾的名号。

彝族巫师

高国藩,曾出版过一部40多万字的《敦煌民俗学》。在书中,他古敦煌的民俗做过细致的研究。他将其表现形式分为三种:仪式风习、心理风习和语言风习。

他在书中分析了敦煌迷信与动植物崇拜以及与上古神话的牵连,尤其对《白泽精怪图》做了专章的深入论析,发现白泽是能说话的黄帝的神兽,是以狮子为原型的兽神。白泽图和白泽神兽说都是先秦民间信仰神话与风俗的集合体,不是个人创作。

最后,作者还总结说:“灵怪献图组成了一个特别专门的系统,如河图洛书、黄龙负图等等”,“《白泽精怪图》可认为是灵怪献图深化系统之首出。”

高国藩《敦煌民俗学》

2

不懂神话,读不懂楚辞。而《楚辞》中,《九歌》与神话关系最密切。

侗族学者林河,曾著《<九歌>与沅湘民族艺术》,从沅湘少数民族习俗考《九歌》及其诸神,观点之独特,让人耳目一新。

《九歌》明明11篇,为何称《九歌》呢?

作者认为,“九”在侗族语言中,是“最大的鬼”,是“神灵”的意思,在歌中,又意味着情人。所以,九歌其实就是侗语的“歌九”,是“神灵之歌”。他列举了诸多古籍,对九、鬼、神通假这一释义进行了论证,并且提到,在沅湘少数民族地,凡是带九的地名,无一不是祭祖之处。

《九歌》居然是对歌?

作者认为,《九歌》是以绝色女巫取悦男神的祀神词。拿少女祭神,这事儿在古代屡见不鲜。后来,变成童男童女祭神,再往后,才转为杀牛祭神的。

屈原时代,是男神时代,女神已经没有地位了。所以,屈赋中的女神,就变成了玩物。这也就是说,《九歌》里,是没有女神的。比如,湘夫人不是女神,是神湘君之妻;山鬼也不是女神,而是地位不高的男性山神。

另外,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考证诸神来源。

总之,该书作者主张从巫文化解读《九歌》,对《九歌》的研究很全面,并且采用了一手考察资料和文献、考古结合的方式,立论新颖,大胆无畏,很有胆识。

林河《<九歌>与沅湘民族艺术》

3

什么是仙话?

这要从顾颉刚的神话两大系统论说起。顾先生认为,神话分为昆仑神话系统和蓬莱神话系统。其中蓬莱神话系统是发源于昆仑神话系统与东方沿海自然条件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新的神话世界体系。

后来,蓬莱神话便被称为蓬莱仙话。

学者孙元璋曾发表《昆仑神话与蓬莱仙话》疑问,对两者关系做了阐述和发挥。他认为,昆仑神话是历史的反拨,昆仑神话与殷商宗教信仰是同质同源的历史存在,仙话突出的是人的现实欲求,神话和仙话是融合的。

台湾学者王孝廉在其专著《中国的神话世界——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及信仰》中,曾把仙乡分成两个系统:一个是由仙人、方士、蓬莱仙山、归墟组成的东方仙乡;一个是有神、巫、昆仑、黄河之源组成的西方仙乡。他不赞同顾颉刚的蓬莱传说远在昆仑之后的说法,而认为,东西两方的仙话是各自独立存在的。

王孝廉《中国的神话世界——各民族的创世神话及信仰》

4

至于仙话对神话的渗透,最早发表意见的,还是茅盾。他分析的西王母形象三期演变,便是证明。

袁珂,也曾在关于《山海经》的研究文章中对仙话的内容进行概括,并且,深深地感叹说,可惜现在先秦时代的仙话,已经无一留存了。《山海经》中的羽民国、不死树、巫山帝药等记载,都是神话和仙话的中间状态。仙话和神话,往往是杂糅在一起的。

但仙话和神话,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学者罗永麟曾为此发表过一系列文章,他认为,神话产生早,而仙话则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统治者们幻想长生不老的体现。

秦汉之际仙话发达。他把仙话分为帝王将相话、方(道)士仙话、庶民仙话三类。比如,长寿的周穆王就在《神仙拾遗》中有他在瑶池会见西王母的故事,这就是帝王将相话。至于宣扬炼丹服药的,基本都是方士虚妄之言。最有价值的,当属庶民仙话,比如八仙故事就是这类的代表。

学者郑土有在《晓忘洞天福地》一书中,谈到神话与仙话的区别有:1、神话中的神是万物有灵、灵魂不灭观念的产物;而神仙,是灵魂肉体同时不死的观念。2、神之为神,是自然过程;而神仙,是要修炼的。3、神格突出的是集体性,没有“自我意识”;而仙格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1991年,罗永麟先生与学生陈勤建(左)和郑土有(右)在书房合影

最后,潜先生总结说,神话或仙话,都是人们对自然或人生无可奈何的精神安慰。仙话是神话的继承和转换,不是超越和取代。

今天,从神话和习俗、仙话的关系角度,介绍了几位学者及其著作。

明天,谈谈神话再建的复苏。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作者简介:

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爱好广泛,本科时修英语、计算机,研究生修美学、心理学。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性格淡泊宁静,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愿倾尽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