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人生:用一掬沙演绎生命繁华
坛城,梵文的音译为曼陀罗,藏语称“集阔”,意思是“彩粉之曼陀罗”,有“中轮”、“轮圆”之意。而“坛城”简单来说,就是“佛的家”,我们可以理解为“宇宙中心”。在藏传佛教中有一种最独特也最精致的宗教艺术。
每逢大型法事活动,寺院中的喇嘛们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日乃至数月。
喇嘛们呕心沥血用沙子描绘的世界,会被毫不犹豫地扫掉,在顷刻间化为乌有……细沙将被装入瓶中,倾倒入河流中。
这一绘画工作是先使用画笔拉出框线,然后逐渐把各色矿石粉沙堆积在一起(不用任何粘合剂和湿性液体)而逐渐成为一个佛陀之城,最后完成仪式,来展现佛陀教导的一切都是无常的真理。
繁华,最后不过是一掬细沙。世界因被穿透而澄净。辉煌的成就,瑰丽的画卷,以一种强迫的姿态占据每一个人的视觉和心灵,乃至灵魂——伟大的佛陀之城。
但真正的佛教弟子并不执着这一繁花似锦,因为他们了解这一繁华来自各种因缘条件的聚合所成,所以一切呈现的本质无常且没有主宰,因此了解者不因此喜,也因此将来无悲。
极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无常如梦的佛陀之城。人们庆祝出生,但没有留意消亡,这就是佛教隆重的仪式所要指示的真理——无常。
感叹,除却抹不净的记忆,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时间仿佛已经停止,一个月的时间凝聚在湍湍流淌的溪水边。远处围观的人群,近处沉思的男子,对于一个世界的消失,做着不同的凭吊和评价。
而僧人们手中缓缓流动的细沙,已不再有那惊艳的容貌,那些漫天飞舞的佛,那些欣欣向荣的生命,那宏伟的宇宙,那千姿百态的繁华。一切都随风飘入溪水,沉淀,褪色,永不再返。
佛陀曾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聚合所生起的,当因缘条件散失时,事物也就消失无常。如果执着于这些是我、我所有的,则这一切变化时将会遭受悲伤忧愁;而了解亲证这一真理者,由于认识到一切事物的无常本质,所以当这一切变化时,则能够平静坦然地去面对,因为已经能够如其实际地了解了事物的真理。这也是佛教觉悟者的精神世界。
被摧毁的沙子会被装起来分成两半,一半交给参与仪式的信徒;另一半则洒入附近的河流中,让流水带着祝福流向大海,进而传到全世界。
有人说,对毁灭坛城的庸俗解释是:为了表现尘世的虚幻。被毁灭的只是外在的坛城,而在喇嘛的意念中,通过此修炼他们已吸取了更多的能量,意念中的坛城是越来越坚固了。也有人说,坛城作品是为了表现生命的短暂易逝,它似乎在告诫我们,生活就是漫长的付出,短暂的收获,和失去的痛苦。
对于坛城,佛教界人士是这样解释的:"此举昭示佛之事业始於一无所有,而能建立具足庄严之坛城,进而展开化渡之力用,终究还归一无所得。如此完全符合宇宙间不断经历生、住、异、灭之迁演,而无有停滞、执取,却能使传扬正觉之法脉无尽地延续,以便不停地开展救渡众生的大事业。沙坛城以手轻拂即归空,最能呼应"无常、幻化、不执着、空性"的佛法本质。"
而这些,就是僧侣们想通过坛城沙画所表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