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1 白皮书评鉴之管窥蠡测
误打误撞进入区块链这个领域的时间并不长,但逢机缘巧合便时常有机会抢先阅读一些还在基石阶段的项目白皮书,接触到国内外区块链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得以了解一些中外项目的侧重点和风格,于是萌生兴致梳理了一下对白皮书评鉴的浅见拙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我们先来看看欧美知名项目白皮书的一些特点。
总体而言,欧美知名的项目更偏重于聚焦,把一个痛点说透,打透,然后给出解决方案。并且解决方案会在白皮书里细化到具体的技术实现方法。在陈述技术实现方法时会给出伪代码厘清逻辑关系,并展示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以量化的方式比较使用这种方案和不使用这种方案的优劣。这样的白皮书严谨地论证了所提方案在数学上的可行性,一方面展示了团队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让读者清楚明了地理解项目的可行性,使得项目的风险评估大大透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减少了项目的风险,让投资者更放心。
有些高质量的项目白皮书在项目概要部分还会详细列举业界目前已有的方案,以及这些方案的局限和不足。然后再针对特定局限和不足,提出本项目的方案和方法。这样的项目白皮书目标明确,打法精准。读者在阅读这样的白皮书时不仅了解了项目本身,也了解很多项目以外的知识甚至是业界的发展状况。这样的白皮书让读者看到团队对业界状况的清晰掌握以及对技术分析的扎实功底。
更有甚者,团队会把项目的商业场景和技术实现分开描述,专门有商业场景的白皮书和技术实现的白皮书。看到这样的项目,不由得让读者对团队的用心和专业心生敬佩。
一些风投巨擘所投资的欧美项目其白皮书通常都有上述若干特点。
国内项目的白皮书风格通常会略有差异。
小编认为商业特点无论在什么领域什么行业都会有一些惯性和承前启后的关系,因此在梳理国内项目白皮书前我们可以先看看互联网时代国内企业的一些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不少项目和国外同类项目相比,在技术原创性上并没有特别的优势,甚至在模式上几乎就是照搬海外,但是在具体的执行和打法上充分利用了国内环境和业态的特殊性,进行了深度的定制和本地化,取得了成功,甚至能在国内市场把先行一步的海外巨头打垮。
在区块链行业不少国内项目方似乎也延续了互联网时代的这种思路,在项目白皮书中着重描述的是愿景和商业形态以及商业潜力,而对技术方案的描述往往缺乏一定的深度。即便是描述技术方案,多数也仅仅只是展示结构图,以及结构图中各模块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作用。然而要继续深究这些结构图中所描述的功能及关系该如何实现或者是用什么方案实现时,往往语焉不详或者一笔带过。
有一类项目,本身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技术创新,只是把目前已经成熟的各类方案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看起来“完美”的方案。如果是这种项目,白皮书里仅仅只展示结构图也勉强说得过去,因为具体的技术实现细节在现有的其它项目中均已实现,所以这类项目在技术上难度不大,项目要成功更重要的是基于本地用户习惯的定制化以及市场和营销方面的推广。这类型的项目以公链最为多见。对这类项目,白皮书所起的评鉴作用就相对有限,更重要的可能还是对项目运营,销售等其它非技术方面的考察和判断。
还有一类项目,在白皮书里提出了创新性的方案和技术,但只展示了结构图,而没有对创新方案和技术实现的具体描述,这就难免让读者生疑。这类项目如果技术上的创新无法实现,那和现有已经在开发的项目比在技术上就没有太大优势了,项目的评鉴重点也就落在了非技术方面。对这类项目,白皮书的评鉴所起的意义也不大。
另外,在项目立项方面,国内的项目似乎多数希望做一个大而美的项目。因而白皮书里对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论述。这样的项目会让读者疑虑,这些远景和细节最终能落地实现的有多少。这一点是和国外项目相差很大的地方。海外项目一般来说聚焦,而且聚焦得越细,描述得越清楚,越能得到大机构的青睐。小编认为,一个项目如果把一个点打透,即便后来者想追赶,没有极大的优势也很难追上。
当然,一个商业项目的成功技术往往只占一部分,有时候团队的运作和营销也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小编特别体会到的是,对国内项目不能一概用技术上的优劣与否以及是否创新来作为绝对标准衡量项目是否值得投资。
对于海外项目,由于西方市场成熟的运作体制,往往项目方在有了优质的技术后,投资方能为团队一条龙整合好各类资源,进行后续的营销和运作。因此对海外项目而言,大家在运作和营销方面的差距并不大,而技术在项目成败方面所起的作用就更大,所以白皮书里对技术方案的描述就特别重要。
对于国内项目,由于市场运作体制的不成熟,项目方的成败往往除了技术以外还有更多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法律法规,政策体制,政府支持,社区运作等)要考虑。所以对国内项目的评鉴,白皮书里所描述的技术只是参考之一,项目方是否在其它非技术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
以上一些个人拙见聊供抛砖引玉。区块链是个新兴,但革命性的行业,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现象可能在行业发展中只是转瞬即逝的片刻,正如我们回首翻看20多年前业界对互联网的看法,很多拿到今天都贻笑大方,不值一提。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个行业更需要各种各样的观点,只有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中,它才能茁壮成长,给我们带来一个颠覆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