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逐梦的旅程
这一次的田野教研,是从我们年级的阅读小教研开始的。马老师、肖老师和杨老师刚到学校,不顾舟车劳顿,第一时间参加了我们的教研活动。
马老师询问了三个班级共读活动的开展情况。由于我班共读《绿野仙踪》活动开展较早,马老师进行了细致的了解。马老师问我:“你觉得在共读这本书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一下子把我问住了。我觉得在共读中到处都是问题,却没有厘清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马老师接着问我对《绿野仙踪》的理解,我说这是有关梦想、友情的一本书,我准备让学生阅读之后,对其中的主要人物有明晰的认识……“如果共读这样来进行,那就和语文课没有区别,学生会把书读死,毫无兴趣而言。”马老师说完,随即决定,让肖老师跟着我们班,亲自上共读示范课。我内心的雀跃难以言表。
这是一段逐梦的旅程上次教研时,肖老师曾经指导学生日课,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肖老师进了教室,同学们马上就兴奋起来。肖老师逐个看了看准备情况,有个别同学没有带书,就马上鼓励借旁边同学的书,保证至少两个人要有一本书。
肖老师带着学生先回顾前情,梳理已经读过的前11章内容。“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这本书风靡世界的秘密是什么?”肖老师很擅长提问,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我看到了学生亮晶晶的眼睛,这是在我自己的课堂中很少见到的。
“多萝西生活的堪萨斯是什么样子的?”因为这是开头部分,我自己在读的时候是比较认真的。可是对于风景、人物的“灰蒙蒙”并没有深刻的认识。通过肖老师的引导,这一章内容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我想,学生应该和我一样的感受。
这是一段逐梦的旅程新的内容共读开始了。肖老师时而是旁白,时而是多萝西,时而是稻草人……声音、语气随时根据需要而变化。学生也被带入其中,人物角色不断变化,这就是“小剧场”啊!有的学生跟不上,肖老师细心地指给他文字的位置,有的学生读文有困难,肖老师耐心地指导读书的方法。一节课下来,虽然读得很累,但学生兴趣盎然。
这是一段逐梦的旅程
这是“小奥兹”在前面读书。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小奥兹”的自豪可想而知。“小奥兹”平时上课特别爱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可是因为成了“小奥兹”,这几节课别提有多认真了。
这是一段逐梦的旅程看,女版“奥兹”也隆重出场。有的读不出那种凶狠的口气,自己不好意思地笑。而那个平时很文静的女孩子就很放得开,读得妙极了,就像是真“奥兹”一样。此时,同学们的掌声是发自肺腑的。
这是一段逐梦的旅程尤让我震惊的是读完之后的主题探讨,思考之深刻令我惊叹。“为什么多萝西一定要回家?”“《绿野仙踪》写的是几个人的故事?”讲真,这些问题我之前是从未思考过的。“堪萨斯的家是多萝西的自我的象征。”“故事的真正主人公只有一个,就是多萝西。无脑的稻草人,无心的铁皮人,无胆的狮子,是发展之前的多萝西内在匮乏的外化。而奥兹,则是我们内心的信念,是我们内心的愿望。”这才是主题的探讨,有些内容学生可能暂时不明白,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阅读,拉着学生往高处生长。只有这样,真正的学习才可能发生。
最后一点内容因为肖老师有别的授课安排,我自己上的。但是明显觉得自己的引导比较生硬,更多的是把结果告知了学生,而没有开展必要的对话。原因是什么?我思考之后发现,虽然在带着学生共读之前,我自己也有了一些准备,但是这个准备是粗疏的,对整本书的阅读是草率的,对其中的细节并不清楚,有个别地方还不如学生记得清楚。此时我也明白了之前带着学生共读,出现的种种问题的缘由。
教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高度,要想带着学生读好童书,教师要先读好。在童书阅读上,我是欠缺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拼命补课吧。
但我有信心从头来过。这次肖老师的示范,不仅是推开了一扇窗,更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朝向深邃与美好。与学生共读的路,也是我们逐梦的路。我期待肖老师再次来的时候,能看到不一样的大小璞石们。
这是一段逐梦的旅程通过一次完整共读的观摩,梳理主要信息如下:
1.导读形式多样,有时候是专门的一节导读课,有时只一个问题。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第一要义。
2.共读要集中“火力”,慢悠悠拖一个月或者更长,“必死无疑”,师生阅读兴趣全失。
3.共读的过程,是实打实的阅读过程。是老师带着学生一节节读来的,充分发挥“小剧场”的重要作用。师生就是在这样漫长的岁月中,学会了讲故事,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是这样慢慢提高。
4.主题的探讨中,一定要有学生目前思维所不能及的高度。师生都清楚的,探讨的必要性不大,不能激发思维。
5.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共读准备,除了内容准备外,还包括时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