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苦派(凄恍派)诗歌创始人贾庆军

悲苦派(凄恍派)诗人通常指的是那些在作品中表达出深刻悲伤、痛苦情感的诗人。
他们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人生苦难、社会不公、个人不幸等方面的深刻反思和表达。
悲苦派诗人通过其作品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悲苦感受,他们的诗歌往往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深刻的哲理思想。
“悲苦”指悲伤痛苦,用来形容人们处于悲伤、痛苦的心情状态。
该词常用于描述个人遭遇不幸或困苦的情况,也可用来形容整个社会或国家面临的困境和苦难。
文献记载: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中提到“父母之丧,至哀痛悲苦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哀吊》也有“观其虑赡辞变,情洞悲苦”的表述。
悲苦是人生中可能会经历的一种状态,然而人们面对悲苦的态度各有不同。
有的人会在悲苦中沉沦,而有的人则能从悲苦中汲取力量,变得坚强。
就像“她的悲苦经历使她变得坚强,不再轻易放弃”所表达的,悲苦也可能成为人生成长和蜕变的契机。

“凄”有悲伤、凄凉之意,“恍”常表示恍惚、迷茫。因此,“凄恍”大致可理解为一种悲伤、凄凉且带有迷茫、恍惚的情绪或状态。
而“凄恍”除了悲伤外,更突出一种迷茫、恍惚的感觉,情感的指向性没有“凄惘”那么明确与具体。
“凄恍”则更多地包含了凄凉、哀伤的情绪基调,在迷茫的基础上增添了悲伤凄凉的色彩。
如吉林敦化诗人贾庆军有一首《假如我死了》,便具有悲苦凄凉的意味。
假如我死了
文/贾庆军
假如我死了
没人来看我
只有空灵的风扫过我的坟墓
那划过的树叶不会记得我的往昔
只有黑白的旧照片
还依稀保留着一点残存的过去
那墓碑与盒子是我的归属
将自己的幸福与苦难也一同埋葬
这世上所有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从此参与到这个红尘中的物质再循环
自己的心会逐渐变得默认
直到不再有任何的怨言
我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陪着盒子上的雏菊
那鲜花有生命
虽然自己长眠于地下
但还留有一丝贪生的杂念
我不想混着泥土一起腐烂
假如我死了
雪落下
我不再为夏天而喝彩
我想看一个顽强的生命在冬天里做大
我佩服那些在苦水里长大的人
像一棵棵腊梅在冬天里傲雪凌霜
我死了
死在不眠的思绪里
我死了
死在夜幕的惆怅里
我死了
没什么大不了
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
犹如在黑夜里驾一叶孤舟
独自飘荡
贾庆军的诗歌常常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例如,在他的诗歌《放不下的钩耙》中,他描绘了拾荒者的生活,展现了他们面对艰难生活时的坚韧和尊严。
这首诗不仅揭示了拾荒者的辛酸和苦楚,还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放不下的钩耙
文/贾庆军
我们的心地里是不是看不得儿女受苦
所以才如此地拼命干活
这黑乎乎的脸和手指换来的不仅仅是孩子的鄙视
还有邻居的远离与不敢沾边的攀比
谁说我们的身体里仅剩下了一点力气
可供我们去透支
我们也曾是有理想的一份子
可能是我们的生命里放不下太多的安逸和骄傲
只能用劳动去修养与历练
手电筒提供给我们足够的光亮与眼界
一个复杂多变又毫无头绪的江湖
需要钩耙子去分辨
累的时候 我们也在想 什么时候不用去捡啊
可我们清楚的知道 放下自尊
我们就养活不了这个家
我们的这辈子是不是向每一块废品来赎罪
因为上辈子浪费太严重
所以今生的时光我们都在身不由己的去偿还
翻遍所有的垃圾桶
我们的亲人是我们最后的阵地
有时候 我们也很欣慰
尤其是看到孩子喊我们爸爸那个表情
不知心里有多高兴
可的时间长了 却很少再听到这个词
我们的日子究竟是不是一钩一耙换来的
以至于让过去那段艰难的日子再生
所以当我们把孩子养大放飞的时候
我们虽然辛苦但也所需时日不多
我们的暮年真的不需要谁去留恋
因为偏见比死亡更可怕
诗歌必须充满了真实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诗中情境,引发共鸣。
同时既有凝练的表达,也不乏散文化的叙述。诗句往往富有画面感,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
悲苦派诗歌以其对普通人的关注、真实情感的流露、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而独具特色。
根据短暂的人生,苦大于乐,由此而产生了一个新流派——悲苦派(凄恍派),2025年4月24日是它的诞生日,吉林敦化贾庆军是悲苦派(凄恍派)诗歌的创始人。

个人简介:
贾庆军,字觉心、悟心,号长白居士、长白散人、别署心缘居士、藤木清舍、竹林清舍,斋号茅庐、微草堂、山林书屋,法名觉军、常军,笔名飞石、滚石、走石、浮石、冷石、柔石、青木、早春二月。
男,汉族。1968年8月5日出生,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人,中共党员。
诗人、作家、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思想家、评论家、编辑、自由撰稿人、摄影师、音乐人、茶人、茶文化学者、文物鉴赏者、道教文化学者、佛教文化学者、独立学者等。
国家一级美术师,吉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吉林省延边州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延边州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名人书画院荣誉院士,吉林省敦化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敦化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刀画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敦化市刀画协会理事,吉林敦化街头画像第一人,油彩中国画创始人。
网络画家,中国油画家,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水彩粉画艺术家联盟委员会会员,中国水彩商城签约画家,中国书画家。
敦化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延边诗词协会理事,吉林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新诗学会,长春市新诗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
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长沙市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东辽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辽源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名人研究会理事,吉林省名人研究会高级记者,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长春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委会会员。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南省小说研究会会员。
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特约作家,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墨枫文化签约作家,微梦文化签约作家,《家乡》杂志签约作家,吉林签约作家。
著有诗歌《乡愁》、《牧歌》、《别离》;主要散文作品有《年喜花节》、《清明》、《送你我独自心伤》;小小说有《秋天的约定》、《妈妈别把我送走吧》、《天边那朵云》,短篇小说有《我走了,谁来照顾你啊》以及长篇小说《火灼》等。
文字作品发表于中国作家网,中华诗词,延边日报等。
作品入选《芙蓉国文汇》第三卷一书。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爱情诗典》。
作品入选《五月》吉林小小说专刊一书。
美术作品有油画小孩,哭泣,狼和青柿子等。
油画参加敦化市首届“弘扬抗联精神-讲好近代-翰章故事”全国绘画作品展和庆祝延边州成立65周年美术作品展。
参加州革命老区发展促进会主办的“铭记光荣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老区精神,开创美好未来”书法绘画摄影展。
2018年参加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油画展获优秀奖,
2021年参加“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州美术作品展。
入选由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中华文化传承委员会主编的大型人物纪实丛书《大国崛起》。
入选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主办的《大道传薪——中华文化传承名人录》
入选《中国名片》一带一路主题邮票
入选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一带一路,中国梦主题邮票以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题邮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