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 在股票上认真,您就亏了!-《巴菲特之道》读书心得(2)

2021-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静无波

(接上部分)

第二部分 研读《巴菲特之道》发现巴菲特在股票上并不“认真”

在股票上“怀疑人生”后,才发现杨天南老师10年半10倍真是奇迹中的奇迹!于是寻这“杨天南”老师的名字,买了一系列的书,包括他翻译的书以及他推荐过的书。杨天南老师的这次读书心得活动,我自然要参加了,于是再次翻开《巴菲特之道》。这一研读,发现:巴菲特在股票上并不“认真”。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不得不先聊一下投资成功的两大障碍。

1、 “短期损失厌恶”和“缺乏耐心”是投资成功的两大障碍

根据《巴菲特之道》中的贝叶斯分析和凯利公式,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推导出股票投资稳定盈利之路:[收集信息]+[提高分析能力],可以找到数只大概率盈利的股票,再做[一个弱相关的投资组合],然后[持续投资]。

但是理论归理论,现实中为什么大多数人最终都是亏损呢?

在股票上这么“认真”的我,就是亏损的典型案例。除了急于赚快钱,我也试过价值投资,发现价值投资知易行难,别说“估值”高深莫测,就是真买了好股票,也常常拿不住,这是为什么呢?

《巴菲特之道》指出:“短期损失厌恶”和“缺乏耐心”是投资成功的两大障碍。

(A)从心理学上,分析发现投资心理的几种特征:过度自信、过度反应偏差、损失厌恶、心理账户、短期损失厌恶和旅鼠效应。这其中“短期损失厌恶”造成的问题最为严重。

明显的股价下跌会给人们带来给心理上的极度不悦。这种情绪感受方面的痛苦,每天折磨着数以千万计的投资者。它是绝大多数投资人运用巴菲特方法,取得投资成功的最大障碍。

难怪我老是拿不住好股票了。面对好股票的价格下跌,我越是“认真”研究,越是天天看它,越是拿不住!先幻想,再摇摆不定、再寝食难安,最后实在扛不住止损了!

(B)从决策学分析发现:人类决策过程,更多依赖直觉,而非理智,其表现为“缺乏耐心”。

作者跟踪计算了1970年到2012年期间,为期一年、三年、五年的回报情况。在这43年中,以一年期为计,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成分股,平均有1.8%的公司股价翻倍;以三年计,有15.3%的公司股价翻倍;以五年计,有29.9%的公司股价翻倍。

然而证券市场的现实表明,大家热衷于用最快的时间赚最多的钱。尽管已经有足够多的证据显示,具有耐心的长期思维是投资成功的重要一环,但现实似乎没有太多的改变。

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类的决策过程,更多依赖直觉,而非理智。传统上,直觉产生“快速和关联”认知。理智被描述为“慢速和规则支配”。今天心理学家们通常称这些认知系统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思维方式简单、直接、快速运行,几乎不花时间,无需使用太多的知识去计算PE和分红率。

系统2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认知过程的反思部分,它以一种可控的方式,投入努力而慢速。我们的“慢速观点”要求“反馈、判断和特别的技能”,属于系统2思维。

在投资活动中,要激活系统2,至少你需要阅读公司年报,及竞争对手的年报。如果从中可以得出,这个公司具有竞争力和长期前景乐观的结论,那么接下来你应该做几个分红折现模型,包括不同的成长率、不同的股东盈余、不同的时段、以得出大约的估值。然后你应该研究并搞清楚,管理层长期的资产配置策略。最后,你应该给一些朋友打电话,包括同事、财务顾问,看他们对该公司的看法,如果还有关于竞争对手的看法更好。

注意:所有的这些都无需高智商,但是费时费力,与仅仅简单看看PE等财务指标相比,更需要内在的努力与专注。

读到这里,我发现激活系统2的价值投资方法,以前我也试过,看过财务报表、看过行业分析报告,但感觉太难,其后坚持不了多久,就不了了之了。

难怪巴菲特说“绝大多数人只适合买指数基金”,因为人类天生“缺乏耐心”!那巴菲特是如何做到的呢?

(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