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一起长大
喜欢形容家长和孩子关系的一个观点,孩子第一次来到这个世上没有经验,大人也是第一次尝试当父母的角色,也没有经验,所以没有谁比谁高明,让我们一起成长。其实就算你生的是二宝,且不说或许大宝二宝性别不一样,单就是两个人的性格不一样,也会是一个全新的相处、沟通和学习过程。
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孩子从出生到大,一直经历着他人生的第一次,而我们为父为母,其实也是年轻的父亲母亲,你也一样没有任何和小人儿相处的经验。既然在这个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上,大家都那么年轻,都一样幼稚,我们何不一起耐心学习、平等沟通、快乐成长。
1、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天生胆大,有的天生胆小,有的天生敏感,有的天生愚钝。每当有些父母在朋友圈里发些育儿的经验,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拿着教育你的经验来教育孩子的时候。我总是不屑的,他们的经验我会听,但是我不会照做。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天使,他们又自己的脾气、性格、喜好。比如一个天生胆小的孩子,你就应该多鼓励他去干些“危险”的事,如果一个天生胆大的孩子,你则应该时刻提醒他那些“危险”的后果。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因人而异,不可盲信网上或者微信上的其他人的教育经验。把每个孩子都当做一个成人看待,学习与他的相处之道。
2、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
身为父母,首先我们一定要明确一个观点,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城市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北京的孩子和山东的孩子,天生记忆力好的孩子和天生记忆力差的孩子,这些你家长无法弥补的条件,就注定了人天生就是不平等的。
“寒门难出贵子”,中国建国时,完成了一次大的上下级人口的层次交换。恢复高考后,中国又完成了一次大的上下级人口的层次交换。而现在,中国的阶层划分基本固定,底层百姓想上上层流动,最可靠的途径就是高考,而如今高考也已经是中上层人民的游戏,底层百姓的孩子想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的成功概率,也已经比之前低的多的多。中上层人民掌握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更舍得在教育资源上投入,那么对于那些穷苦大众的孩子,偏远山区的孩子,想要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概率几乎为零。
这一代中上层的孩子不但继承了上一代的高智商、高情商,甚至还继承了上一代的财富。“寒门难出贵子”已经不是一个玩笑。而且对于我们普通人,大家最好不要希望高考改革,改革之后,必定不利于我们这些普通百姓的孩子。比如,艺术钢琴,你可以超过那些花大价钱做培训的大城市的家庭吗?
我现在接触了很多厅处级领导,他们很多是恢复高考后的那批毕业生,而且确实家庭条件极差,有些高考前就在家里放羊。但是他们凭着过目不忘的优势,几个月的时间就考取了大学。现在你和他们聊天,他们能与你侃侃而谈各种历史、文学、典故,而且能记住里面详细的时间和人名。请问你的孩子现在有可能超过他们的孩子,比他们孩子的高考分数更高吗?
只要正确的接受这个认知,我们才能端正我们的认知,才能更好学会怎么完成孩子的教育。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只要我们一起共同进步,今天的我们比昨天的我们好这就够了。孩子在一个高速成长期,每天都要对他有新的认识,不要拿昨天的观点看今天的孩子,他一直在成长。
3、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个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的有几个。我们希望孩子多看书,你回家就抱个手机;我们希望孩子学习好,你小时候学习一塌糊涂;我们希望孩子身体健康,你自己胖的跟个猪没啥区别;我们希望孩子英语好,你自己连个hello都不会说。
我们一定要和孩子共同进步。我小时候和我一个发小聊天道,“你看陈的爸爸,天天回家就在屋子里自己看书”,这个叫陈的同学,最后考上了清华。我希望孩子多读书,我现在天天自己拿着kindle看书,可孩子妈妈拿手机的习惯还是改不了。我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我就准备和他一起学习英语,甚至准备等他长大从新学习一下物理和化学。我希望孩子身体健康,我跑步运动,瘦了几十斤,儿子有一天说,爸爸你好帅,老师也说你好帅,现在他已经开始和我一起做俯卧撑之类的了,天天叫着要长肌肉。
4、重视孩子的教育
只要在和平年代,在现在的这个社会,在现在的这个中国,重视教育绝对是我们这一代家长应该做的。能上到博士,不要上到研究生,能上到研究生,不要上到本科生,能考上重点就不要只考一类。这些我们必须要有这个意思,各种方法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改变孩子命运最好的途径。
我母亲的老师的四个孩子,一个在美国、一个在日本、一个在当地的医院、一个在省会的医院,这都是身为老师的父亲不断鼓励和支持的结果。我当时上完本科时候,父母已经不鼓励,或者逼迫我上研究生了。到了当今社会你会发现,学历的差距,对你个人人生的发展影响太大了。同学之中,学历高者,出国已经好几趟,学历低者,出市机会都很少。不以财富论,这人生的精彩程度,相差相信已经好几个数量级了。
教育是我们普通人改变命运,完成向上层社会流动最稳妥的机会。
5、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
我是学习营销出身,看很多行为都会从营销学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教育都是如此。不论是“快乐学习”还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都是营销手段。
学习永远是一个苦差事。
人的大脑分为舒适区和非舒适区,比如你在学车的时候,学习的时候,你得想着怎么挂挡,怎么打方向,这些都是先想在动,这些学习是在非舒适区。等你学会之后,你打方向,踩刹车,都是不需要思考的应急反应,这就是把非舒适区的转移到了舒适区。
吃喝玩乐,天生就在舒适区,而学习新东西就肯定是在非舒适区的。所以打着快乐学习,或者x天学会xx的,都是骗子。当然如果一个孩子对一项事情的兴趣极高,他不会觉得苦,但是如果想熟练或者成功,也是需要经过长时间非舒适区打磨的。
任何和孩子相关的东西,都会打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首先,在学习上,我们要知道很多天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而我们一定要发挥孩子的特长,除了制定的几个科目考试外,不要去弥补他的短板,而是发挥他的优点(特指学习)。否则不但论文某些商家赚钱的工具,还会害了我们自己,害了我们的孩子。
我们和孩子都要认识到学习的痛苦,但是我们经历痛苦是为了未来的舒适,为了未来的人生多项选择的可能性,为了未来的更大的自由。家长和孩子都要意识到这一点。学习是一件苦差事,但是也会成为我们最珍贵的回忆。
6、注重做事的仪式感
什么叫做仪式感,过年的时候我们需要穿新衣、放鞭炮、遵循各种习俗,这叫仪式;在学校的时候,上课要叫老师好,这叫仪式;如果你参加幼儿园的观摩课,老师管理这么多不到6岁小朋友的方法,也是通过“口号”来让他们强制做某些动作,这些都是仪式;甚至,马戏团里训练动物的方式,也是一种仪式。
中国古代的家风,其实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仪式感。仪式感是我们需要从小培养孩子养成的一种行为准则、精神准则与环境准则。
写作业、画画的时候必须在书桌上进行,不能在茶几、饭桌和床上,学会进入学习状态。吃饭的时候,必须在边角的位置,不能坐在主位,学会尊重家人。出门回家的时候,必须和家人打招呼,学会尊重家庭。起床的时候,必须给叠好自己和父母的被子(如果在一个床上睡的时候),学会感恩。三代培养不出一个贵族,也是同样的道理,很多东西的培养,是需要几代人通过仪式慢慢传承下来。比如,吃饭不出声、饭前饭后半小时不让上厕所等等。这些都是培养一个贵族的仪式。
我们教育孩子虽然达不到贵族教育的程度,但是要想让他养成很好的习惯,必要的仪式还是不可缺少的,这些都会对他产生终身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幼稚的孩子,我们需要一起学习,一起长大,一起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