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篇》之知之为知之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我来教给你怎样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呀!”
任何人在知识面前,都当心存敬畏、虚心学习,切不可不懂装懂,想当然。孔子及其反对浮躁的学习态度,认为这是一种不智慧的表现。
“由”指的是子路,他比孔子之小了9岁。他比较勇猛,性情直率粗旷,有侠义之心。其实孔子也很勇武的,子路曾经跟孔子发生过斗争,最后孔子赢了,子路就成了孔子的学生。
孔子因材施教,子路性子过于耿直,说话长长不假思索。所以孔子说这段话的时候,估计是孔子看到子路又在外边说了大话,然后给他上了这节课。
其实让别人承认自己的无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一种现象叫做认知偏差,“达克效应”,指的就是一个人无法认识自己身上的不足,当他能力欠缺时,可能还会产生一种自我优越感,跟不知道自己的无知。
《三体》里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毁灭我们自己的不是无知,而是傲慢。”一个人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有希望;承认自己还有不知道的,就仍有机会;承认自己的不足,就能够谦虚、谨慎的对待一切知识,就有机会去成长。
一个人最大的不足不是无知,而是不知道自己无知。我在樊登读书买了一个产品叫“未来书单”,就是一年2500块钱,订购樊登未来一年要将的50多本书。其实在买第一次的时候,心里还是很犹豫,“这些书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呢?”后来一句话打动了我,“我们要学会在未知中获得兴趣”。
如果你总时看你自己感兴趣的,就无法获知自己还会对这个领域之外的其他东西存在兴趣,就像我们现在常说的第二曲线一样,我们要尽可能的去获得自己的第二成长曲线。比如我以前总想去看历史书,但看着看着,发现我其实对心理学和国学也很感兴趣,也许就是某本书的某句话深深触动了你。
所以这句话在我理解就是,“我不怕我自己不知道一些事情,怕的是我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的一些东西。”很拗口,但细想确实是这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5344102/cfc37d091e7e43b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