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长的道路上痛是成长

从理想主义到理性主义——在距离30岁还有3年的时候聊聊人生

2016-11-19  本文已影响124人  超高品质

年纪大了以后,生日不再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而是变成了一个验收节点,让你反思过去一段时间里的福祸得失。今天是2016年11月19日,我二十六岁的最后一天;距离三十岁,还有整整三年。

孔子说三十而立,但“三十岁到底要立什么”一直是个有趣的问题。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的说法,但这用一生实现都很困难,三十岁更不可能。我个人觉得,这里的“立”应该是对世界的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自身和世界的关系有了更明确的理解,祛除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幼稚病和美好却缺乏现实依托的理想主义,同时摆脱了成长环境和遗传因素所带来的先天缺陷与束缚,开始用理性和心智建立对自身的认可,同世界友好地竞争与协作。

记得二十岁生日的时候,我还迫不及待在社交网站上发状态说“奔三了”,而现在三十岁真的变成了一个触手可及的日子,还有三年时间,也只有三年时间。我想,有必要回顾、总结和展望一下。

一、世界观

有个词叫“中二病”,字面意思是初中二年级青少年某些病态的自我意识,大抵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世界观、价值观的总称。

我曾经患病多年。

许久以后才渐渐明白世界本来的样子。

一)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荀子说“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却没有说天道到底是什么。我特别喜欢一个物理学概念,叫做“一切物质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我想也许这就是“天道”,它是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简而言之,这个世界是靠概率运行的。

任何一个个体的遭遇都难以百分之百预测。你又聪明又勤奋就一定能考第一名吗?未必。姑娘说喜欢长得帅的男生,你长得帅所以她一定喜欢你吗?未必。

但群体的遭遇又都符合一定的概率规律。总是考第一名的一定是一个又聪明又勤奋的人。那个姑娘可能不喜欢你,而喜欢另一个长得帅的人。

每个人在关键节点的选择往往都影响他之后的人生道路,但世界其实并不关心这些。你选择的是被其他人放弃的,你放弃的也会被其他人选择。你当初没有学土木而选择了机械,这两个行业会有什么变化吗?不会。原本该学机械的那个人学了电子,原本该学电子的那个人学了土木,世界还是正常运行。

作为一个个体,面对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无力的,也都是可以有为的。没有什么办法——哪怕是千辛万苦,少有人走的路——能够保证我们一直顺利。但也一定有一些事情是无论成败如何,都应该去坚持,去践行的。

大四以前,我常常陷入对世界的抱怨。为什么我真诚优秀姑娘却不喜欢我?为什么我聪明努力,还是没有成绩?后来我想明白了两个道理,借用物理学的概念叫做“场论”。

一个是考场论,生活处处都是考场,每个考场都有自己的一套考核体系。每个人有不同维度的特质,也要接受不同维度的评价,不同的评价体系下同一个人有不同的价值。任何一个单项指标的优秀都不足以保证通过所有考核,同时任何一个单项指标向“好”的方向发展都是无害乃至有益的。

另一个是赌场论,生活处处也都是赌场,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在下注,你有赢的可能,也有输的风险,而既然参与了这场赌博,哪怕输了,也只能认。世界并不会因为你选择了一条更为艰辛的道路而必然给予你更好的回馈,如果是那样,这条路也就不能称之为“艰辛”了。

总之,阴晴雨雪,都是生活的样子;愿赌服输,才是君子的作风。

二)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

大四时候系统学习了经济学,祛除了脑子里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内的一些错误概念,更理解了生活的本质。

一个人能否获得一项成绩——包括应聘上一份工作、追求到一个姑娘等——本质上都是一场交易。每个人在交易中体现自己的价格。价格不是由所谓的内在价值决定的,也不是由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任何一个学结构的人可能都听到过这样的抱怨:“结构安全是建筑物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要求,凭什么结构设计师比建筑设计师工资低?”这样的问题不值得一辩,水的价格还比油低呢。甚至正因为结构安全是最重要的属性,所以每个建筑物的结构设计都是满足安全要求的,但不是每个建筑物都足够美观和适用,所以优秀建筑师的作用才能得以体现,才需要以更高的价格对优秀的建筑师予以激励。

同样的道理,男女关系当中“秀诚意”为什么如此地惹人反感?对方明明很讨厌你,你却不停地送水送饭、摆蜡烛、唱情歌,以为自己付出的够多,对方就会被打动。“忠诚”、“老实”、“温暖照顾人”可能是女性对男性最基础、最重要的要求。可忠诚老实温暖的男人多了,长得帅、有钱、有趣味才是稀缺属性。更何况许多男人是因为长得丑、没钱、无趣才貌似忠诚老实温暖的,所以你是女孩子你喜欢什么样的人呢?

至于选专业、找工作,如果不是出于兴趣,就一定要选择稀缺性的行业,也就是所谓的风口。同样素质的人才,进入不同行业,收入可能千差万别。

现在许多企业讲“用户思维”、“用户意识”、“用户体验”,每个人想做成一件事情,也要想明白自己的用户是谁。用户就是你想得到的东西的分发人,是你的考核人,是你想追的姑娘,是给你发工资的老板。

重要的是从来不是你是什么,而是用户以为你是什么;重要的从来不是你付出了什么,而是用户收获了什么。

提供用户稀缺的价值,你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

二、方法论

一)既要真诚,也要套路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学高数,我每次都把课后习题全部做完,课本上的非教学大纲要求内容也都看完,俨然一个勤奋努力的大学霸——如果学霸是看过程而不是看结果的话。

但期末考试我高数只得了八十几分,因为有一道题我没理解出题人的意思,而相同的题型前一年考过,前一年的试卷同学提前给过我,而我一点也没看。

当时还不知道大学考试的套路,有以前考试的试题却一点没看,最后失了十分。

这次考试对我的教训是巨大的。从此以后我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大四毕业的时候,我大一上学期的书很多旧得不行、脏得不行,里面勾勾画画很厉害,侧面都是翻书的手印。而后面几个学期的书,都跟新的一样。因为后来我发现,平时一点都不学习,考前看几天,一般也都有至少八十几分的成绩。

大一上学期以后再也没有认真听过课,每次上课都是先补作业,然后睡觉、看小说、刷网页。就这样,大一上学期反而是我成绩最低的一个学期。

大四的时候去东南大学参加推免生面试,面试老师问了我几个专业问题,我全都不会。面试老师很无奈:“你报的叶院长?”我说:“是啊,我和叶老师相谈甚欢啊。”面试老师说:“好吧,你会点啥,给我讲讲吧。”

研究生三年,我常常因为专业知识不牢靠而被导师嘲讽。“你可是同济毕业的,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同济那么强,你这个都不会?”

找工作的时候,我才渐渐意识到,大一上学期和之后的两种学习方法都是不恰当的。对于学习和考试,既需要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地体会内涵,也需要掌握简单粗暴的考试技巧。

同样,生活中许多事情也都是如此,既需要真诚,也需要套路;既需要超过常人的努力,也需要掌握起码的游戏规则。

二)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我大一把课本上所有习题都做完就算勤奋了吗?我的目标是什么?是既掌握知识,又取得高分。而掌握知识的方法是什么?取得高分的策略又是什么?这些问题我那时从来没有想过。后来我说勤奋分为三种:战略勤奋、战术勤奋和看起来勤奋,我那时的做法大概连战术都谈不上吧。

战略勤奋要的是对趋势的思考和把握,要的是前瞻性和全局性,于千万种选择中选定最好的一项。战术勤奋是对选定的路线——无论这条路线是否最好——采用最合理的措施做到尽可能优秀。看起来勤奋是无论效果如何,一定要把时间花够、把精力耗尽、把资料收全,不求成果卓越,但一定要感动别人,至少感动自己。

我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S=a*b*X+M。

其中,S表示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绩,a表示工作的方向,b表示工作的效率,X表示努力程度,M表示既有的成果或资源。

战略勤奋是要选对正确的方向(a),战术勤奋才是提升效率(b)和多加努力(X)。

有个辩论会辩题“正确地做事,还是做正确的事”,出题的人显然脑子有病,当然应该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三)君子善假于物

毕业以后进了房地产公司,房地产是一个资源整合型的产业,其间每一个岗位也都做着资源整合的工作,包括我这种现场最低职级的工程师也都管理着二三十家承建企业,安排各承建商有序施工,最终形成住宅或商业的产品。

任何领域的高手都会整合资源。而整合资源的第一步是把一切都看成是资源。信息是资源,财物是资源,人也是资源。下属是上级的资源,上级也是下属的资源,上级利用下属做自己想实现、一般也能自己实现但不想亲自操刀的事情,下级利用上级做自己想实现却未必可以仅仅自己动手就能实现的事情。朋友是资源,敌人也是资源——比如你可以用一股敌人对付另一股敌人。

工作以后,许多前辈告诉我一个概念,叫“向上管理”。上级的资源更多,权力更大,如果能引导他向你期待的方向发力,许多事情是事半功倍的。举个远一点的例子,秦国的基业当然首先是秦王的,可是商鞅变法这件事理解成商鞅借秦孝公的手成就自己的霸业也未尝不可。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谁能最大限度地整合和调动资源,谁就会是胜利者。

四)以终为始,凡事趁早,永不放弃

在施工现场工作了一年多,我越来越相信“墨菲定律”: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有的事都会比预计的时间长;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我编排过数十版计划,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版是完全按节点完成的。房地产是资源整合型产业,牵连着建材、物流、机械、化工、劳务、设计等众多行业,产业链条长了,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意外;同时,不像机械制造等有着封闭的生产车间,工地是开敞式的,既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又受到政府、社会等一系列外部力量的制约;再加上设计单位闭门造车的问题图纸和承建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的刻意不配合,意外永永远远存在。

最近有个品牌很火,叫“趁早”。正所谓,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所有可以开始做的事情都应该立即开始做。不要等待什么时机成熟,因为时机永远也不会成熟。最好的成长方式是边干边学,最好的买房方式是先付首付慢慢还贷。黄花菜都凉了也不会一切都准备好,或者等一切都准备好了黄花菜都凉了。

而且我再也不相信什么“曲线救国”了。为什么好多人强调“不忘初心”,因为他们已经不在初心的路上走了。想工作,没有必要先去读个研;想去甲方,没必要先干几年乙方。多数人没有那么强大的心智和力量保证在曲线上令行禁止,提出“曲线救国”的那位仁兄已经遗臭万年了。所以,想做的事情一开始就应该去做,“以终为始”才是正道。

还有就是,工作以后,突然发现deadline也不是那么dead,有时候也可以推后的,更知道never give up有多重要了。做一件事需要5天,deadline还有3天,如果是以前,我可能就放弃了;现在呢,我明白deadline可能会推后2天,如果前面全力以赴了,就还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前面放弃了,就真的没办法挽回了。所以无论如何不要放弃。

三、人生追求

“上学时我的理想是立德、立功、立言,上班后我的理想是买房、买车、买包。”前一段时间我曾如此戏言,表达了一个理想主义青年走向社会后越发现实和功利的思想转变。

我小时候很清高,重名不重钱,一直想名满天下,从未想富甲一方。后来才知道,不管怎样,都得先有体面的生活。房车包是要买的,功德言也是要立的。

现在许多人推崇王阳明、曾国藩。我起初很不理解,甚至很反感,觉得是另一种成功学鸡汤。工作一年多,才发现想干成一件事情,会遭遇多少掣肘、拖累,甚至暗算;才明白要成事靠的不仅仅是一腔热血、一身才干,还要整合各种资源,平衡各种利益。

同时,建功立业不仅仅是目的,也变成了一种手段,因为权力本身就是整合资源的最有力武器。刚入职的时候,一位前辈告诉我,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发展好,又不放弃自己的性情和道义,那就试着做一个儒将,而不是一个书生。

这一年经历很多事情,我屡屡发现自己性格中的消极成分——不安全感和对某些东西的强烈欲望,这种不安和欲望让人难以平和,越是在亲密关系中,越有可能展露出来。安全感来自自身,不能指望别人,只有接纳了自己,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应对别人,不因为别人一句有意无意的“冒犯”而歇斯底里。欲望需要控制,或者至少是隐藏,没有人愿意自己是别人的猎物或者工具。

古人云: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关键还是要锤炼自己的内心,接纳自己,消除不安,正视欲望,平常心应对世界。

二十七年里,我从来没有比现在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同时,想要的越清楚,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越明显。不是没有为成功而努力,只是许多事原非人力所能控制;不是没有放弃的胸怀和魄力,只是不愿意那么早就妥协。

这些年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一些道理,而不再迷信鸡汤。鸡汤是告诉你,坚持吧,一定能成。而道理是,这件事可能成也可能成不了,也许放弃才是明智的选择,但如果你想试一下,如何如何做是比较正确的途径,最后没成也正视这一结果。

这篇文章标题叫“从理想主义到理性主义”,我想有必要解释一下这里的理性主义到底是什么。理性主义不是对理想主义的否定,而是升级: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正视世界和自身的不完美;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不放弃美好的品质和理想;学会切实有效的方法去实现——哪怕实现得并不完美。

人生在世,总要对自己和世界负点责任。让自己更优秀,让世界更美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