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严禁早恋,如今疯狂逼婚,家长们到底想让我们怎样?
中国的家长在婚恋方面可是世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上学时严禁早恋,一到大学毕业就希望你找一个各方面都很满意的对象,早早进入婚姻殿堂。每次过年回家,就会遇到七大姑八大姨的轮番轰炸,让人痛不欲生,不禁高呼,你到底让人家怎样?
当年严禁早恋
看一看其他国家,你就会发现早恋这个词只有在中国有。在中国的初中甚至是高中,老师都会在课堂上三令五申的严禁谈恋爱,如果你胆敢触犯禁条,被老师发现,那肯定免不了一顿批评教育,外带联系家长。
但是在美国这种爱情被称为puppy love,是一个非常褒义的词,在美国初中开始谈恋爱,约会,同居,就是非常稀松平常的事情。
为什么看似美好的恋爱,在中国就成了十恶不赦的事情了?
老师和家长给的最多的一个理由就是影响学习。
你身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谈恋爱一定会分散精力,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在校期间禁谈恋爱。
教育功利化
其实这种想法背后所隐含的是一种教育功利化的思想。
我小时候,父母就经常跟我说,身为农村人,考大学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才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有这种想法的父母显而易见水平不高。考上大学就等于好工作,这是20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甚至有人说毕业即失业,985,211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遍地都是。我有个朋友211毕业,现在在商场里面卖零食。
条条大道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靠直播喊麦,混的风生水起,年入百万千万的也大有人在。
谈恋爱影响学习这个观点,我们从小听到大,但谈恋爱真的影响学习了吗?看看你身边高中同学谈恋爱,但考上好大学的,一定不在少数。
清华大学某系一同学,一边在埋头写作业多一边在正前方开着电脑,电脑里与他视频的是身在异地的女朋友。两个人都静静无言,埋头做功课,偶尔抬头看看对方,然后又埋头继续学习。你看这对情侣非但没有因为恋爱而荒废了学习,反而互相鼓励,共同进步。多么美好的故事!
再退一步,如果说恋爱影响学习,那恋爱就不影响工作吗?工作难道不比学习重要吗?
晚婚晚育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中国推行的晚婚晚育政策。小时候村里的墙上都用大字写着,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翻看世界法律你会发现,中国的法定婚龄是最晚的,女性20,男性22。
其他国家
韩国(男18、女16)
俄罗斯(最低14)
美国(一般为16岁)
伊朗法定结婚年龄9岁古兰经上穆罕默德是娶了9岁幼女为妻,所在伊斯兰国家的婚龄均偏低。
荷兰法定结婚年龄12岁
法国法定结婚年龄男18,女15岁
日本,男18岁,女16岁
英国,英国规定男女均16岁,戴安娜王妃17岁嫁给查尔斯王子
巴西,16岁
德国,18岁
瑞士,18岁
葡萄牙、菲律宾法定结婚年龄16岁
丹麦、芬兰、波兰,男21,女18……
这样打击早恋成了政治正确。
你妈逼你结婚了吗?
同样是那一批家长,上学的时候严禁早恋,但一到大学毕业就立马希望你有一个各方面都好的男女朋友迅速走入婚姻殿堂。
80,90后很多年轻人,当然可能也不太年轻了,由于没有遇到合适的对象不愿意将就,或者是忙于事业,再或者压根就不想迟迟没有结婚。
在他们看来,匆忙结婚并不能带来幸福。
豆瓣有一个将近3000人的“逼婚互助联盟”小组,有很多人在里面相互吐槽和出谋划策。
“除了出家,还有什么方法不用被逼结婚?”
“27岁了,选择将就的婚姻还是继续等待?”
这个小组里到处可见这样的声音。逼婚成了我们这一代人所面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是为什么呢。
别人眼中的幸福
台湾学者孙隆基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一个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都不能构成存在的单元,没成过家的单身汉、疯子,等等,他们会被排斥在家族体系之外,或者被忽视得厉害,必须结婚生子构建一个完整家庭,才会构成一个尊重的独立单元。
在传统家长的眼里,幸福列成了一条条硬性指标:上学时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大学毕业之前禁止早恋,大学毕业之时能钓得金龟婿、把的白富美,二十六七岁结婚生子,最好能在30岁左右要二胎,儿女双全。
结婚一定比单身好,有孩子一定比没孩子好。
只要能完成这些任务,你就是幸福的。背地里受了再多心酸委屈都微不足道。
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比如丁克、同性恋、大龄未婚,那在别人的眼中,你就是异类,奇葩。就算你自己开心自在,也一定是不幸的。
一言以蔽之,传统家长眼里,别人觉得你幸福,你才算幸福,至于你自己到底幸不幸福,不重要。
忽视恋爱
中国的婚姻自古以来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要任务是为了传宗接代,有没有爱情一向不属于考虑范围之内。
如今仍然有很多农村的适龄男女,眼看着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就开始安排相亲。遇到一个看上去还凑合,不讨厌的,没过多久就结婚。我的几个表哥都是这种情况。
正因为传统的婚姻缺少恋爱这个过程,所以父母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这一点,大学之前禁止谈恋爱,大学之后就希望立马能够找到合适的对象。
但是哪有那么容易,你们知道,恋爱也是需要技巧的。
恋爱是一种能力,跟写字画画弹琴打球一样,有很多技巧需要学习,有很多错误需要注意。只有经过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我们要知道,择偶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战场,优秀的异性一定有很多人追。没有任何的恋爱经验,说话紧张,单调,乏味,不懂异性心理,不善于处理感情中的各种问题。
就算有合适的工作,又怎能打败众多竞争者,博得心上人的芳心?
就算能够走向婚姻殿堂,爱情小白有能力处理好爱情中的各种问题吗?
集体心理
在中国这个集体主义至上的国家,人们都活在别人的眼里。
即便你的父母丝毫不担心,你已经30了,仍然嫁不出去。但是每当跟七大姑八大姨聚在一块,其他人同样会给你的父母施加压力。
在父母长辈的眼里,只要结婚,就一定比单身幸福,事实真的如此吗?
真相却非如此。
你必须要警醒婚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比如出轨,冷暴力,骗婚,家庭暴力,等等。而且现实的婚姻生活难免勺子碰锅沿,不会像言情小说中,霸道总裁爱上我那样美好。
比如一见钟情,往往因为外表好看;三观相似,往往由于门当户对……这些在言情小说里都什么也不提,所以有空多看看纪实文学和律师案例会现实很多。
那么广大适龄单身青年们,应该如何面对棘手的婚姻问题?
1 如果不喜欢独立,那就尽早结婚
其实要不要早结婚这个问题就像要不要考研,要不要考公务员一样。如果说你对自己的人生没有特别的规划,那么从众不失为一个比较稳妥的选择。
你可以早早结婚,但是一定要选择一个靠谱的人。可以请长辈帮你把关,请律师做好财产公证,防患于未然。
当然,既然有这个决定,就要努力提高结婚概率。
下班不要太宅,多出去玩,参加一些文娱、旅行类的社团。我有朋友开了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结果一年下来有200多对情侣在这里认识并结婚。这些团队,你们可以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容易摩擦出火花也更容易看清对方。
多让朋友帮你介绍,自己去注册一些相亲APP比如佳缘、marry u 等等。这里有个建议,仅仅注册个账号就够了,如果佳缘线下请你报名什么几万块的一对一红娘服务,千万别报。有女学员报某网了一个两万块的服务,就负责介绍6位男士,而且见面之前连照片都不能看。聊不聊的来,能不能成功他们没有任何保证。
而且,我在这里爆料一下,这种线下服务水很深。这位女学员报名之后,安排见的第一个男性,气质成熟,能言善辩,博学多才。姑娘很开心,以为可以发展,结果回头在微信上聊得非常冷淡,在私下约就约不出来了。后来她了解到其他报名的姑娘也遇到类似的人,原来这个人只是网站找来的托。刚开始让你觉得给你介绍的异性质量都比较高,但是他基本不会真政跟你在一起。
2 如果你独立意识较强,那你的人生自己决定
婚姻未必幸福,单身未必不幸。考研真的有用吗?人一辈子一定要生孩子吗?
对于有想法有规划的人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答案。乔布斯觉得大学学不到多少东西,今个他上的是全美最贵的大学,他仍然义无反顾辍学创业。罗永浩高中就辍学,依然成为史上最牛英语老师,他不想要孩子,就一直丁克。他们不会在意外界的看法,活的潇洒自如。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苹果非同凡想广告语是这么说的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
他们特立独行,
他们桀骜不驯,
他们惹是生非,
他们格格不入,
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
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
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
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
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
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
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
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也许,他们必需要疯狂。
你能盯着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么?
你能静静坐着,就听见美妙的歌曲么?
你能凝视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轮么?
我们为这些家伙制造良机。
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
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完全可以不受别人束缚。我觉得单身挺好,就不结婚;我觉得丁克自由,就不要孩子。
面对父母严禁早恋,疯狂逼婚,如果你在意他人目光,愿意从众,那就积极主动去寻找爱情;
如果你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那就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吧!
作者:Magic之轩 (微信pua0532)
有情怀有温度的情感咨询师,有才华有梦想的终身学习者。
教会你爱与被爱的能力,解决爱情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