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从不辜负努力的人:遇见周文王以前,姜子牙也靠杀牛卖酒谋生
传言姜子牙一生活了139岁,庙堂之上他被历朝历代的君王称为兵家鼻祖、武圣,江湖之中他又因《封神演义》一书获得了众神之神、神祖的称号。
如此人物,我们很难想象得到,在那个人均寿命四五十岁不到的时代,他七十岁之前竟然靠着杀牛卖酒为生,直到70岁时才因在渭水旁钓鱼得遇周文王赏识,被请出山,协助周武王完成了伐商壮举,成为国家二把手。
《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
1、第一卦渭水河畔姜太公
姜太公,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
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极为特殊的魅力,以前我总是不得其解,为何一个商周时期的古人时至今日仍然能让人钦佩崇拜呢?
直到近些日子,我静下心来好好读了一下姜太公的兵书《六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身上那种深深吸引我们的气质,不正是促使我们华夏儿女在面临逆境时坚韧不拔、永不放弃,名为“希望”的存在吗?
【姜太公剧照】
拿我们熟知的“姜太公钓鱼”一事说起,我们总是歌颂他七十岁出山,辅助姬昌、姬发父子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呈现出的无尽智慧。
但我们总是下意识忽视了,就是这样一位国之栋梁,却在市井中靠着杀牛、卖酒为生,度过了近乎七十年的岁月。
这该需要多么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在身负治国之才的情况下,甘愿忍受着无人赏识的寂寞,于平淡的屠夫生涯中一边养家糊口,一边锻炼自己治国平天下的能力?
不过,如姜太公这样的金子,哪怕身处俗世的泥沙中,也终究会绽放出属于他的光辉呢。
这个绽放的过程,还出奇的好玩哦!
《文韬·文师》记载,周文王姬昌打算出门外出狩猎,他让太史编占卜自己到哪儿可以打到猎物。
太史编占卜的结果,出人意料,他是这样对姬昌说的:您这次去渭水的北岸打猎吧,在那里您会得到很丰厚的收获。这种收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而是一位拥有公侯之才的贤人。他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有了他的辅佐,您和自己的子孙后代都可以得到极大的好处。
姬昌闻听此言,心想我不就是外出打打小怪兽吗,怎么这太史公突然和我谈论起锦绣前程了?
【八卦】
不过,对于占卜一事,周文王本人是非常推崇的,他甚至一手建立了后天八卦图,足以证明他在卜算上的成就。
姬昌便问太史编:是不是这么给力哦?你莫豁我哦!
太史编对姬昌说:老哥,你放心,我囊哎可能豁你呢,我有个叫史畴的远祖曾经给大禹占卜,大禹按照占卜所示果然得到了皋陶,那次出现的征兆和今天出现的一个样子呢。
听到太史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姬昌也就放心了,他心想着自己过几天要得到一个治国良才了,必须要让对方觉得自己有诚意。
于是,姬昌沐浴更衣、斋戒三日,然后乘田车,驾田马,满心欢喜的去渭水北岸找他要的人才了。
到了渭水河畔,姬昌左右观望一番后,他发现茅草丛中的孤石上面,有一位老者正坐上面悬钓。
这老者钓鱼的方式,让姬昌感觉自己简直无力吐槽了,原来老者用来钓鱼的鱼钩是直的,上面还没放鱼饵,姬昌走近老者身旁一听,老者的嘴里还说着:“鱼儿啊,鱼儿,你们愿意上钩的就赶紧上来。”
姬昌:……
【愿者上钩】
瞧着老者钓了半天鱼还没鱼儿上钩,姬昌本着试试这位古怪的老者,是否太史编所说的人的想法,他轻声询问道:“先生,您喜欢钓鱼吗?为何要这么钓鱼呢?”
姜太公瞧着姬昌,回答道:我听说君子乐意通过做事实现自己长远的抱负,而普通人乐意通过做事获得眼前的快乐,这就和我钓鱼一样,我不是因为喜欢钓鱼而钓鱼。
姬昌听着这不着调的话,只觉得听不懂,但是好厉害的样子。出于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姬昌询问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姜子牙一本(不)正经的说:钓鱼就好比治国的权术,通常用官位、厚禄和大义三种方式,便可以换来别人的效忠。我虽然只是在做钓鱼这种小事情,但不论用哪种方式,都是为了钓到鱼。在这种小事中,其实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
此时此刻,姬昌的内心非常激动,保不准,他一回去,太史编的午餐中,起码可以加五个鸡腿那种!
姬昌和姜太公彼此间的试探,到此也就翻篇了,接下来谈论的,才是整场渭水谈话的核心。
【太公钓鱼】
周文王姬昌直指灵魂:【我该怎么做才能让天下归心呢?】
姜太公回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这番话,姜太公从利益和仁政两个层面,阐释了如何达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治国理念。
他说只要施行仁政,让天下人获利的同时,再感受到自己的恩德,就可以民心所向、天下归心。
可别小看这番话,可以说姜太公的民本思想,影响了自周朝开始3000多年来历朝历代君王的治国理念。
例如朱元璋曾经对大臣所说的富民强国观念,便和姜太公的理念有着很深的联系:人君制财与庶人不同。庶人为一家之计,则积财于一家;人君为天下之主,当贮财于天下。岂可塞民之养,而阴夺其利乎?
姬昌在听完姜太公的话后,顿觉茅塞顿开,郁积心中多时的阴霾也云开雾散了。他对着姜子牙认真拜谢:先生您讲得实在是太好了,敢不受天之诏命乎(指占卜的结果)!
【周文王】
互相看上眼的两人,在一番客套之后,也正式决定相约一起推翻纣王统治,建立和谐社会。
2、第二卦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前的龟壳占卜,竟然是凶兆?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趁纣王杀了叔父比干、囚禁叔父箕子,导致内部矛盾激化人心不稳的时机,打算出兵讨伐商纣王。
不过,按照当时的惯例,做这种改朝换代的大事之前,首先要做的事情应该是通过占卜的方式询问上天的旨意,请示自己是否可以取代对方,建立新的王朝。
商朝的时候,贞人(负责占卜的官员)们占卜的工具主要是用龟壳、蓍草以卜筮吉凶,他们相信这两种生命力强盛的东西,已经能够通灵。
说起这龟壳占卜一事,很有意思,它的卜辞分作四个部分:前辞、命辞、占辞、验辞。
拿武王伐纣进行占卜举例,这条卜辞包含的信息应该有占卜的时间和负责的占卜的贞人姓名,这叫做前辞;命辞指的是武王伐纣这件具体的事;占辞则是武王伐纣这件事办了可不可以成功。
前辞、命辞和占辞都是在占卜之前,用工具刻在龟壳上的,唯独验辞需要等占卜结果出来后,才刻上去,它就等同于最终的占卜结果。
【龟壳占卜】
武王万事俱备,只欠一个卜算出来能够支持自己名正言顺出师伐纣的理由了,可在万众瞩目中出来的卜兆却让所有人都傻眼了: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
这个卜筮的结果,是贞人根据刻着卜辞的龟壳在火焰中,燃烧之后的裂痕痕迹进行判定的,“风雨暴至”也就意味着本次伐纣行动从占卜结果来看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我们看来,这不就是龟壳燃烧后,上面的裂痕太大了吗?
可在当时,这几乎就是在告诉大臣们:伐纣行动肯定会失败,你们不要做了。
《史记》记载大臣们看到占卜结果后的态度从伐纣前的“无二心”,转眼便成了“群公尽惧”,依着这趋势,本就处于劣势的联军恐怕未战就先败了。
几千年后的史书,也会记载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率大军将伐纣,卜筮,大凶,群公尽惧,不战而降,纣王尽屠之。
若真出现这结果,纣王做梦都要感谢那个占卜的人。
【纣王和妲己剧照】
也正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唯太公强之劝武王!
《史记》:“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
没有姜太公的坚持,周武王将会错失这一次伐商的良机,而原因可能仅仅是源自龟壳上裂痕的问题。
嗯……到底当时有多少大事,是因为这个问题错过了的呢?
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