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想法简友广场

谈谈性(不是严谨的借古今中外观点来谈性的文章)

2024-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吾谁与归

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大致讲述的是其在阅读了《性心理学》后对于身边诸如“周围人对于谈论女性性心理时的难以启齿”“性是关于羞耻、低俗等的代名词”等现象的感触与批判,进而谈到我们的性教育,认为我们的教育太过内敛,不如西方国家开放等等。

其实近几年特别是这两年谈到这方面的视频博主还是挺多的,挺多性普及的视频做的很好,关于这种流量也很大。但也出现了很多以性普及为幌子的擦边或者为了给自己打广告而胡乱吹逼的up主,也有很多游戏博主接广这方面的产品的。无一不是预示着现在时代青年需求量的增大与性压抑。这里不谈性自慰对于人生理心理的影响,仅就我观察到的网络现象与社会现象进行论述。

挺多up主的视频往往以此类标题作为开头——“你敢谈性吗”、“你敢在公共场合谈性吗”、“你敢和朋友谈性吗”......诸如此类。以起到自以为的“雷人”的、标新立异的观点,以带入主题。要么科普,要么批评很多家长怎么怎么样,我国的性教育怎么怎么样。合理有效的科普就不说他了,很多就是纯粹无意义的批判与抱怨。自己又不做些什么。扬外而贬内,早已见怪不怪了。

这里说一下,我们的父辈或者是很多人小时候成长的环境里可能确实是有很多人“一谈到’性‘就把它和不好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但那是由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这里不好分析太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本身就是这样的啊?

《礼记》早就写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中国人自古就认为性欲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合理的正常的欲望,哪里就变成谈性似乎就成了“羞耻”“低俗”的代名词了。如何正确的处理好欲望,不使之过于放纵和过度,是儒家所谓的“礼”;怎么就成了中国人迂腐的象征,束缚人的工具了?性和爱本来就是件私密的事,难道应该在公共场合下进行吗?“性”诸如在公共场合下搂抱本来是合理的可以言说的——偏偏有人以此(“性是可以在公开场合下谈论的”)为由故意地在人前(有些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搂抱或者其他,实则是为了满足自己那可悲的私欲和虚荣心——现在被视做“羞耻”“淫荡”的象征,怪谁?

儒家所谓的“礼”本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今人把这种“礼”过度的扩大化和缩小化。扩大化使得“礼”似乎变得什么都能管,做什么都有规矩,塑造和成就了中国人的迂腐,封建;缩小化又更极端,它与西方传进来的所谓自由等“先进思想”一起,扼杀中国人文化内敛的民族性,欲把“传统的中国人”一棒子打死而塑造新人,其塑造的模板就是西方所谓的“开放”“包容”。用在这里就是所谓的“性开放”与“性包容”。

这里言辞可能激烈,我并不想这么写,但不这么写似乎就找不到更好的表示方法来说明这一层含义。我对儒家其实不甚了解,更不是想尊孔复古;但很多概念就是必须得正本清源一下。现在社会,很多人把《易经》里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看问题的方法丢掉了,又学不会我们党辩证唯物主义的优秀思想,只能做网络上看似正确的“二极管”和“三季人”了。包括我。

所以为什么不能谈“性”啊?这东西本来应该是可以谈,应该去好好谈,作为父母-为了孩子,作为老师-授业解惑,作为朋友-分享快乐和友谊......这东西讲到底就是生命科学,是哲学涉及到的人性的一些东西,又不是国家机密,有啥不能谈的?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可悲在于,由于某些人对此的大书文章或过度议论,导致了越是谈论就越是不能谈。也包括我。

这里再说一下,上面那句话不是说不能谈啊。现在很多人读书少,语文理解有问题。是该怎么谈就怎么谈,别人质疑,反对,那就合理的谈;别人不听,那管他干什么。如果多数人不认可,那总会有人认可的嘛。

改变总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做人也是,要柔和而有力。做什么都是。

——2024/04/15

哎,以前写文章都是自己觉得表达清楚意思就行,但现在在网络上似乎你的意思要与大多数人的契合,就需要解释一大堆。虽然做的很多都是无用功了,因为再怎么样也有人看不懂或者不想看而反对你的。

而且现在新媒体时代,写文章的似乎越来越少了,也不如视频那么高效且有更多受众。而且写文章的似乎都更倾向于文学,其实以前我也是。但后来可能生活中的诗意少了,或者空闲的时间少了,纯粹的文学在我这里似乎已慢慢淡去,慢慢倾向于写实或喜欢评论一些社会现象。可能也老了吧。

似乎简书以前是不是就是一个文学平台来着?以前在这里惆怅没人看,现在看来似乎也挺好的,起码不像别的自媒体平台那样不说发视频,写个评论都要被喷。讲太多很多人也听不懂,还要被骂。

权当一只猴子在发牢骚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