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香拜佛能护孩子一世周全?保佑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你该了解了
前天到潭柘寺游玩,在摩肩接踵的拜佛人群中,看到一个五六岁男孩子正伏在木垫上欲行跪拜礼,一旁的年轻母亲双手推着孩子双腿,在尽力帮助儿子动作到位。
这位妈妈认真又虔诚的样子,仿佛在传授一件护孩子一世周全的法宝。
这位妈妈的做法对不对呢?
也对也不对。
若只是出于功利心,把礼佛甚至砸大钱做功德,当做一种立即变现到好处的灵丹妙药,那就大错特错了。佛不度无缘之人,平时不修行,临时抱佛脚的功利之举,是不会得到天地护佑的。
如果这位妈妈教孩子礼佛是为了提高自身修为,让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利己利他的高洁之士,我为这位母亲的智慧打call。恭喜她,参透了各种教义万变不离其宗的唯一核心,就是敬畏。引导孩子静心修为的关键,就是要培养一颗敬畏之心。
我们常说一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就体现了一种对人对事的“清醒”而又“戒惧”的态度。
敬,是指对人和事物小心遵循,不敢违拗。
“畏”,就是惧怕,对恶性后果的预知和规避。
俗话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高修为者,知晓诸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做事总是反复权衡,慎重抉择,只图避邪恶,结善缘,得好报。
而粗鄙之人,往往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真正爱孩子的家长,一定会像高德大家那样,教孩子修炼一副兰心慧眼,养成审慎权衡,趋利避祸的“畏因”思维模式。
而不是像愚蠢的凡夫莽汉那样,凭本能不管不顾,报应来了,才悔青肠子的“畏果”思维模式。
龙应台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也像食品一样有保质期的。”父母对孩子影响力最大的黄金时期是1——12岁之间。这个期间,在孩子眼里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是孩子全身心依赖,信任,听从的天和地。
父母爱孩子,则为之计深远。一定要抓住自己说话最管用的关键期,给孩子最真诚的陪伴,关爱和教诲。把敬畏的种子种在孩子心田。有朝一日,不再守候在孩子身边,“敬畏思维”如同《西游记》里的金刚罩一样,导引孩子谨言慎行,洁身自好,有所为,有所不为。庇护孩子远祸近福,一世周全。
对孩子进行敬畏教育包括如下内容:
敬畏规律。顺应大自然规律,保护环境和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尊重客观尊重科学;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做弄潮儿,不做档车的螳臂。
敬畏规则。自觉接受管理规范,宁做呆子顺民,不挑战公序良俗,不践踏职业道德,在规则和法律的荫护下,以暂时的服从忍耐等待,换取大局和长远利益。
敬畏人心。对人对事满含善意,不因弱小而欺凌,不因强悍而谄媚,永远站在道义一边。
敬畏因果。得势时,不放纵恣肆;失势时,不破罐破摔。始终严守道德法律底线和做人的尊严,做事瞻前顾后留余地。
如何对孩子进行敬畏教育呢?
一是平时点滴渗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按照规则和程序步骤办,该排队排队,该付费付费,该绕行绕行。不耍小聪明,不存侥幸心,不为一点便宜丢掉原则,不因无人监督失了本分。这些为人处世的准则,无需设堂讲授,只需平时点点滴滴熏陶即可。
二是阅读和鉴赏中感染。譬如“善有善报”“远亲不如近邻”,“守得云开见月明”,“只要自己不倒,谁也不会把你打倒”等古今中外的生活智慧,会为孩子未来指出宽阔的路径。
三是家长做出榜样。逃票的家长培养不出诚信的孩子;贪小便宜的父母养不出胸怀天下的人物;五毒俱全的家庭,后代违法犯罪率一定高于常人。家庭教育的奥秘就是,父母无需唠叨,想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家长就做那样的人好了。
四是细节上严要求。比如,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给别人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规则和人性潜移默化进入孩子脑海。同时,对孩子不合规矩的言行及时喝止。
敬,是满怀谦恭,遵循直行。
畏,是畏惧恶果,约束收敛。
不懂敬畏的人,行为会陷入荒谬悖逆的逻辑,人生一路走低。
心怀敬畏的人,会活成温厚谦恭的君子,上天护佑,一路顺风。
想护孩子一世周全吗?
请明明白白告诉你的孩子,人生在世,一定要长存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