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磨课的学问——《教师如何研课磨课》
我阅读这本书是为了寻找有关研培融合的相关内容。虽然没有找到我所要的内容,却也有额外的收获。主要了解了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成书体例、研课磨课的学问以及具体到教学各环节中研课磨课的内容。
成书体例
这是由教研员及教师共同编写的书,也是他们实践研究的成果。该书以专辑划分,共有4个专辑,相当于4个部分。每个专辑下由5-7个不等的专题构成。每个专题下设2个主题内容。
而每个主题下设4个板块:教学现场、问题诊断、专业指导、名师示范。这是按照交代研修主题产生的背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典型案例的顺序进行介绍的。
本书通过专辑的划分,阐释了研课磨课的研修方式,以及关于“目标内容”、“学生学习”、“方法技能”的研课磨课涉及的相关内容。
研课磨课
研课磨课这一教研活动形式的兴起,源于教育部2016年下发的《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的文件。
文件指出:“学校组织教师围绕研修主题,按照研修任务,结合校本研修,开展研课磨课。研课环节着力开展课例研讨,进行对照反思,突出经验学习。磨课环节突出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等进行打磨,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研课磨课是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对课堂教学进行有主题的观察、分析、诊断的教研过程。是通过几轮的持续性观课研讨、教学反思、教学问题改进,来优化课堂教学。
开展研课磨课活动,可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研品质、推进教师走向深度研究。
传统的听评课与研课磨课的区别
一是“面对面”与“肩并肩”的关系。传统的听评课的终点是“评”,(一方)备课、上课、说课;(另一方)听课、评课。听评课者不参与备课,因此双方的关系是“面对面”的。
研课磨课的终点是“课”,参与研课磨课的人员是一个团队,是“肩并肩”的,共同面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传统的听评课目标笼统,评课视角较散,评价标准主观,“对人”多于“对事”。而研课磨课要聚焦于某一个主题,因此目标具体,评课是“对事”不“对人”。通过研究打磨提出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
这本书的可取之处,在于重现了研课磨课的校本教研场景,不仅抛出了问题,还给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以及名师的详实案例。
这可以为不同的学校和教师开展基于本校的研课磨课活动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