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根基-2:可以凤毛麟角,不要一意孤行
哇,原来很多学员和我一样的状态,没有多少成功的预测,即便正确也发现到头来和自己没太大关系。想要预测准确很不容易,想要利用这个预测改变自己的生活更是难上加难。但是对于放弃了百分百安全感的我们来说,这是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每天花上三十分钟时间,认真总结归纳一下周围的规律和趋势,看看未来可能发生什么。这种练习做的越多,你越有可能性活在未来。不要轻言放弃!
1、学员提到预测未来的时候只是停留在预测上。对于未来幻想一下,然后止于行动和思考。大概是活在当下无法迈向活在未来的关键一步。或者不相信自己可以活在未来,稳定的现状带来的安全感毕竟很有诱惑力。
笑来老师的点评:
看到很多读者在留言中提到,自己知道“知识就是力量”,但是这么些年来并没有坚持在这方面的积累,最后到现在还是被困在当下。
我总觉得,一个人是否真相信某种理念,最终只有一种体现:践行。
比如,我曾经在文章中写过,真正的道歉从来不只是嘴上说说的。真正有歉意的人不仅会用嘴道歉,更会马上用行动道歉,弥补过失,直至一切恢复原状,甚至比原来更好。
这个过程其实远比一句“对不起”更难的多,但就是少数人会去这么做。因为在他们的脑子里,这才是真正的道歉。
不论是表达歉意,还是重视知识,挂在嘴边永远比实际践行简单的多,这也是为什么最终只有少数人能够活在未来。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想起来前不久给姐姐发的一条微信:“没有执行的想法只不过是幻觉”,背景是姐姐的工作经历坎坷,满肚才华,却长时间停留在想法层面。这里皆为己用,真正相信某种理念的最终体现,只有践行。
就像,我相信了我的体质可以快速练出肌肉(源自N年前接触到的多位健身教练,瑜伽教练们的一致评价),今年双十一我终于践行了,报了私教健身到现在一个多月,便收获了马甲线的雏形和紧实的大腿线条,如今一周三节,还在路上,有了坚持前行的动力。再有,我相信定投指数基金终将收获复利的威力,于是我17年开始践行至今,现在跟着螺丝钉每周定投。但这里有些盲目跟头,自己没有掌握渔的技能,始终有些不踏实。但是笑来老师推荐过的BAIT,说早年无脑定投到现在都已经财富大增了。从另一角度印证,真正相信某种理念的威力。
我自己也总结一条吧,生活早晚会对践行者以最大的褒奖,最终抵达期望的彼岸。
2、学员提到他身边有位元老级老师,觉得他就是活在未来的人,在他还在研究教法和技巧的时候,老师自己研究keynote做教学软件,让学生直观看到很多以前只能在思维层面考虑的事情。
笑来老师的点评:
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他的生活态度。
我当时在新东方教书的时候,最喜欢教的是托福写作课。因为写作课本质上教的是逻辑思维,只有能够正确的思考,才能写出漂亮的文章。
但还是有很多同学抱怨,甚至去教导处投诉,说我不像其他老师那样,给他们现成的模板。
我最终妥协的结果,是出了一本《TOEFL LBT高分作文》,让他们作为参考。但是在课堂上我还是坚持坚决不讲模板,只讲思考方法。
这么多年坚持下来,最终证明我的方法还是对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逻辑思维能力。我坚信优质的思考就是“活在未来“的必备条件,而那些看起来管用的技巧,只能满足你当下的需求。
回归到本周的话题,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严谨的逻辑,能帮你更好的预测未来。我就是这么认为,并且也是这么践行的。而且不光自己践行,对待学生也是一样的态度。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我认为一个人的做事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他的人生态度。就比如,我在工作中容不得作假应付,有些过于实诚的卖力干活了。印象很深的一件事,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当时特别流行跳级,就是成绩特别好的会被保送跳级之类,很光荣的一件事。直到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内心活动的场景,那是我出了校门走在回家的路上,眼神不聚焦的瞅着街边的店铺,心理很认真的思考,如果我不会选择保送或跳级,一个是体会不到中考那种鲤鱼跳龙门的努力过程将会遗憾;另一个不能和现在的小伙伴一起该是多么伤心的一件事。看来我从小就是实诚的那一种,到了工作阶段也一样,自己的辛苦创意,给老板冠了名;投的稿件被冠以他人之名发表,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就像没有觉知的人会不断重复幼年的痛苦经历。好在我学习的边界不断扩宽,认识到了觉知,学会了元认知能力,七年就是一辈子,心理学、读书俱乐部、财富自由多课程的加持,大脑活在未来,走的更远。
3、学员提到自己最重要的预测,大概是两年前,相信自己可以通过积累,做出自己的作品,赢得跨界转行的机会。后来就这么做了,每天下班回家就开始写自己的公众号,大概前前后后写了有二十多篇文章,最后通过这些作品,成功转到自己喜爱的行业。
笑来老师的点评:
首先恭喜你转到了自己喜爱的行业。很多读者会留言,说自己想学**,想转到**行业。但是苦于没有基础,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其实本质上,不论学习任何知识,还是打磨任何技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从开始就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
不要想着等我学会了**,就可以像专业人士一样了。这也是为什么最好的学习方式从来不是学,而是用。开始就玩真的,绝对不拿自己当业余选手。
其实这个方法,本质上就是你提前活在那个专业领域。开始的时候,一定非常困难,但是只有开始就努力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你才有机会最终真的那么生活。
如果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要等待任何时机成熟,今天开始就按照那个标准要求自己。这样你相当于某种程度上已经活在自己期待的未来里了。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最好的学习方式不是“学”而是“用”,记得我最近一次找工作的经历,当时一门心思去练PPT,一边后悔自己没能坚持跟秋叶老师学习,一边抓耳挠腮的胡子眉毛一把抓。老公作为局外人看的很明白,就劝我,大意是工作无非就那些事,让你干都能干,工作本身需要PPT时,再练也不迟,也可以让别的人做,没必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先找到工作是正事。
事后的现在看来,是这么个理儿。国企那份工作经常用到PPT,当自学了PPT之后效果就很明显,成绩老板看得到,并且得到了升职加薪。之后房地产公司的工作用的最多的是WORD,基本用不到PPT,不懂就百度,边学边用,也克服了很多难题。现在互联网公司这份工作用的最多的是excel,也是不懂就百度或求教,娴熟了不少。所以,这是最有经济效益的实用主义。
从开始就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这句话特别像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系列里倡导的一个观念,富人思维,像富人一样思考问题和生活。有段时间没接触《富爸爸穷爸爸》系列内容了,概念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只得核心要领富人思维,我尝试结合个人的生活去理解,比如富人是不会为了几块钱的商品,花上三四个小时去刷淘宝货比三家,时间太宝贵了,三四个小时足够他们赚到百倍千倍;再比如富人不会让自己陷入图一时之快打赢嘴战的大坑,优秀的长官不会打路边的小怪,因为他们忙着赶路,不会将精力浪费在无谓的人和无谓的事上;说到底,还是注意力>时间>金钱。
学员的这个求职经历值得我借鉴,可以作为冲刺40岁的新航向。
4、学员提到上大学的状态就很好反应出大家对于知识的态度。或许是延续了义务教育的习惯,把知识学习当作完成任务,并没有意识到知识技能在未来的收益。大学的知识学习更像是活在当下不得不完成的经历,很少有人把大学的学习当作活在未来的准备。
笑来老师的点评:
距离我大学毕业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对于在大学上课的学生来说,可能活在当下都已经时候不错的状态了。很多情况下,学生们甚至是活在过去的。
据我了解,大部分的大学教材都没有办法做到与时俱进,很多教材基本上用了十年都没有很大的改动。
虽然一些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重大的科技突破,能把这些新知识融入到教学的老师和学校恐怕不多。
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不要忽略对于自己专业领域的趋势研究。每天花些时间看些最新的材料,对于预测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的建议,并不仅限于大学生。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非常有感于每天花些时间看些最新的材料,就像听罗胖的逻辑思维时,听到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介绍便情有独钟。他以每天更新的速度解读最新的科技前沿,从最前沿的美国传来,真的很值得学习。由于同时学到的课程太多,暂时把精英日课放到好朋友名录,按精力情况会随时拜访。
我个人理解,研究趋势,就是研究未来,随时改变自己的攀爬着力点。这里又联想到了罗胖2020年时间到朋友跨年演讲中的一个观念攀岩模式,没有规划,但是掌握趋势,抓准下一个攀爬点,就有机会成功。还有就是研究,今天听何帆老师的读书俱乐部,讲到研究的重要性,光听音频就像是业余选手,皮毛都知道点,作为朋友面前的卖弄谈资足以,也仅止于此。而根据课程,按照书单一路读书和思考下来,就像是专业选手的训练道路,最终会成为专业级选手,收获名利只是人类追求美好的副产品。
上面这一段可谓是大杂烩,把近期吸收的不同课程全部烩到了一起,提升通盘能力。
教材多年不变这件事,已经毕业十四年早已无感,倒是对马上上小学的儿子的教育有了启发,学校教材是一方面,跟上正常教学进度就ok,重要的是课外读物,自我学习的能力,培养出来终身受益。
5、学员提到在他读书的时候,可能因为环境原因身边到处充斥着读书无用论,但他一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最终因为这个信念,摆脱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即使后来上了专科,即使被周围一群人嘲笑只会读书,也依然每天扎在图书馆,考本科,考研究生。
笑来老师的点评:
活在未来的人,多数情况下会挑战到活在当下的人。
有的时候,你只是通过思考认准了一个方向,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已,但着已经足以刺激到周围人的神经了。
相信我,这么些年来我因此受到的嘲讽和非议绝对不在少数。就连年轻的时候,仅仅是因为看了本好书,想要推荐给周围的朋友,最终都会听到类似的抱怨:
看了本书,还真以为自己不一样了呢。
嘲笑知识的人随处可见,很高兴你没有收到他们的影响,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这个抵抗的过程不会轻易结束,只要你尝试着和周围人活的不一样,就会感受到阻力。
重要的是放弃这部分想被认同的安全感。如果这是一个你认准的方向,那就笃信自己的判断。虽然你也有很大可能失败,但是那又怎么样呢?不想被困在当下,我们只能勇敢迈出这一步。
结合我的个人思考:
这个学员的例子,我有些迟疑,因为爸爸这个最亲近人的例子。我的爸爸也是别人眼中的会读书,妈妈眼中的书呆子,就爱看书,一意孤行,其它啥能力也不培养,甚至连一个爱好都谈不上。职场的失败蹉跎了几十年岁月,而今只有慢慢消化不甘。
就像最开始的课程中提到的,很多人没有跳进注意力的三个大坑,但是对其它人事物丝毫提不起兴趣,这也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会通往成功的另一个极端。
我理解的放弃被认同的安全感,是真的热爱自己的笃信信念才好,真的热爱生活,真的相信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而不是惺惺作态的刷当下的存在感。
可以凤毛麟角,但不要一意孤行。仅此自检。